第兩百二十五章 談崩(1 / 2)

劉鴻山是個實在的生意人,直接明了地告訴我們,百分之十的股份對他來說確實是太少了。

但他並沒有生氣,也沒有立即否定投資,而是像覃川詢問了項目的所有明細,包括主創人員,團隊的人員履曆等。

通常來說,這些都是商業機密,但是在尋求融資的時候,就必須要交代清楚。

而且對於投資人來說,主創和團隊的履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投資占比裏並不亞於項目的創意。

當覃川告訴他,這項目有兩個主創的時候,劉鴻山突然轉過頭來意味深長地看了我一眼。

顯然,他大概猜到了另一個主創就是我。

我也不打算隱瞞,反正遲早都要給他知道的,隻歉然地笑了笑,說:“劉總,另一個主創確實是我,雲川網絡就是我和覃川創立的。不好意思,由於某些特殊原因,所以我一直瞞著你。”

“哈哈,沒事,可以理解,其實我早就猜到是你了。”劉鴻山爽朗地笑了笑。

“劉總,這件事還希望你替我保密,暫時不要讓別人知道的為好。”

“我明白,你放心好了。”

這個小插曲很快略過,覃川繼續陳述項目的明細。

現在隻是意向性接觸而已,先透個底給劉鴻山知道,如果他仍然有意向的話,還要進一步的估值,做一份完整的商業計劃書。

從反應上來看,他仍然對我們的項目很感興趣,尤其是說到目標是上市的時候,他眼睛一亮,若有所思的樣子。

誰都知道,一個公司上市之後,股份增值,老股東持有的資本就會成倍地增加,財富增長的速度,比單靠利潤分紅要快得多了。

我最初定的也是這個目標,如果單靠公司的利潤分紅,不知何時才能有資本和李文彬抗衡。

聊了將近兩個小時,劉鴻山才基本了解整個項目。

末了,大家碰了一杯酒之後,我試探性地問了一句:“劉總,你覺得我們這個項目,能值多少錢?”

劉鴻山哈哈一笑:“阿濤,我很看到你們這個項目,但我有些可能不太中聽,卻是我從一個投資人的角度來分析的。”

“劉總有什麼看法盡管說。”

“我覺得,你和覃川都沒有做過這個行業,也都沒有在大公司擔任過管理或者其他重要職位。當然,你們的能力都很強,我隻是擔心經驗不足而已。”

“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主創的履曆不強,團隊裏也沒有行業精英,所以我覺得估值可能不會太高。”

“而且,投資人最看重的是執行力,有一個好的創意,一個非常強的主創,但如果執行不力的話,那也是枉費。你們現在才剛剛起步,暫時還沒有體現出執行力。”

“劉總,你就實話實話吧,從你的角度大概能估到多少?”

“五百萬。”劉鴻山認真地看著我,談開一個巴掌,末了又補充道:“當然,這隻是我暫時的看法而已,還要看到你們的商業計劃書,但浮動不會太大。”

聽到他的話,我不由失望地搖搖頭苦笑,一旁的覃川則一臉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