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英雄 113.大戰匈奴(1 / 1)

李農勸阻道:“我看晉朝不願出兵,完全是你稱帝所致,倒不如去掉帝號如何啊?”冉閔此時正在氣頭上,卻見李農這麼說,不覺心生疑慮,憤然說道:“是啊,等我死了,你不就可以安心地向晉朝稱臣了麼?”

李農見冉閔這麼說,也怒了:“你這話時什麼意思,我李農所做對得起天地良心。”說完拂袖而去。

“陛下,李農此時與陛下站在了對立麵,在此緊要關頭,陛下應該早下決心啊。”此時在偏殿,尚書令對著冉閔這麼說道。

“知道了,這事交由你去辦。記住,必須保證軍隊不嘩變,對他你可以——夷三族。”冉閔望著尚書令如是說。尚書令就此退下。

幾日後,冉閔正在房內焚香叩拜,歎息著說著:“李農大哥,一路走好。”劉茂緩步走了進來,也跪著對香台拜了拜,說道:“陛下如此真寒了將士的心啊。可惜了李農啊。”

冉閔望著他問道:“事情都處理完了?”劉茂點了點頭。

冉閔無奈地說道:“你以為我就那麼想殺他麼?我與他一起打了這麼多年仗,你知不知道,當我下命令的時候,我也很心痛,可我不得不下。因為,因為這個世道已經讓我,已經讓我很難再相信別人了,所以,所以我隻能這麼做。”

劉茂緩緩地退出了大殿,在門口處望著冉閔的背影,一聲長歎。

冉閔整頓了軍隊,就向北進發了,他準備在晉朝軍隊到來之前先打垮匈奴與羯族聯軍,並讓蔣幹接替了李農軍隊的領導權。

冉閔登上了山頭眼望著遠方洪塵滾滾,戰馬嘶鳴,不由地心中一緊,但既然已經箭在弦上了,隻能一往直前。

回到帳內,他問道:“敵軍到底有多少兵馬啊?”劉茂神情莊重地說道:“這次石琨借了匈奴九部之兵,加上十二萬碣族兵,共計六十五萬,看來是要與我們決一死戰了。”

冉閔輕蔑道,“不就是65萬人馬嗎,看我把他們全部滅了,這次匈奴精銳盡出,我一定要全部殲滅,將匈奴人趕盡殺絕,不會像衛青霍去病當年那麼仁慈了。”說完猛地拍在桌子上。

隨後他又問道,敵軍是如何部署的。劉茂答道:“他們是成九宮格樣的布陣,有九個方陣組成,無論我們從哪個方麵進攻,隻要與其中一個方陣交火,周圍鄰近的兩個方陣會立即行動,將我們死死圍住,那我們必死無疑。”

冉閔接著問道:“那,就沒有較弱的一部,可以供我們趁虛而入?”劉茂答道:“每個方陣都是很強的騎兵壓陣,壓根看不出一絲破綻。”

冉閔看著陣形突然眼前一亮,“你們在外邊觀察自然是隻能看到外麵的幾個方陣,可最裏麵的那個方陣你們卻看不見,我想,那定然是敵軍主帥所在出,兵力也最為薄弱,我們隻要能攻下那個自然就有必勝把握。”

劉茂反駁道:“話雖這麼說,可我們根本無法接近核心地帶啊。”“哈哈哈,我有辦法了,你去把蔣幹和趙偉叫來。”劉茂看著冉閔自信慢慢的樣子,懷著不安之心走了出去。冉閔與蔣幹和趙偉耳語一番,兩人便下去整頓兵馬了。

蔣幹領了兩萬李農的部隊去攻擊了匈奴部隊左翼的中間點,但剛一接觸,稍有斬獲就往外圍跑了,其他兩部前來合圍的一下子撲了空,隻得與中間點的那部三部聯合追趕蔣幹而去。

另一側的趙偉也將右翼三部匈奴兵引出了方陣,由於兩支部隊都是清一色的騎兵部隊,所以,追趕的匈奴兵被越帶越遠。

此時,在山上的冉閔見到,大笑:“哈哈,計劃成功了,命令剩下的部隊全部出動,直撲敵軍中部。”

原來,冉閔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但他還是走了一步險棋,讓自己一部分兵馬拖住匈奴主力,自己則帶剩餘兵馬直攻匈奴大營,這一計策的關鍵在於派出去的兩支部隊要成功拖住敵軍,為自己重創匈奴大營爭取時間。

顯然,這次成功了,冉閔的弓弩手一下子出來對準前麵那個方陣一陣猛射,後麵的步兵在弓箭手後麵步步前進。

匈奴的幾位首領正在大營商討,卻聽說有個部隊被冉閔引出了戰場,正前方那部又遭受冉閔的猛烈攻擊,於是連忙派人從大營帶兵增援。可正在此時,冉閔的騎兵一下子殺了進來。

原來冉閔看大營兩翼空虛,所以讓步兵堵住前方部隊,自己帥騎兵從兩邊殺入大營。匈奴人沒有料到這一手,紛紛亂了陣腳,幾部首領各自突圍,卻被敗兵衝散。此時,這些人一下子體會到人越多,越亂的害處了,可他們再也沒機會後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