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送給光帝的信(1 / 2)

於是我寫了一封信,當然是關於文學的元素,是為了告誡他一個道理。不要把我們當成傻子,我們不會上他們的當。

“早年,海明威以獨具剛氣的“個性作家”風格在美國文壇嶄露頭角後,許多家報紙雜誌爭相以重金向他約稿,先前對他不屑一顧的文學界同行紛紛刮目相看,廣大的讀者中更掀起了一股“海明威熱”。這真是“平地一聲雷,飛步青雲上”,金錢滾滾而來,讚譽滔滔不盡,到處有盛情的款待,到處有多情的秋波,這讓海明威著實得意了一陣子。

但也僅僅是“一陣子”。不久,一個真正作家的良知就使他產生了“興盡悲來”之感。他發覺手中的筆仿佛繞著一個圓心,在一個等高線打圈子,寫來寫去都是那麼個水平。為了實現“自我突破”,攀登新的高度,他謝絕一切應酬,拒絕種種卑辭厚禮的求稿者,關起門來,潛心構思,精雕細刻。結果,苦頭吃了不少,寫出來的東西仍不見有什麼大的起色。這究竟是為什麼呢?他不相信自己就隻是一塊二流作家的料子,也不承認自己已經到了“江郎才盡”的地步。但是他想來想去,怎麼也看不到束縛自我的框架,找不到超越自我的途徑。

就在海明威被崇高的使命感逼迫著、煎熬著,陷入彷徨苦悶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在一位華裔朋友家看見諸葛亮的座右銘:“淡泊以明誌,寧靜而致遠。”開始,因為中文程度有限,他並不怎麼理解蘊含在這副對聯裏的深刻雋永的哲理。後來聽了朋友的闡釋,他那雙本來微微眯縫著的睿智的眼睛驀地睜大了,閃耀出異樣的光彩。

他從沙發上跳起來,翹著大拇指,連聲稱讚:“諸葛亮,了不起!諸葛亮,了不起!我,海明威,被捧為美國的驕子,可是,真慚愧,我隻做到諸葛亮的一半——淡泊以明誌,而我最需要的正是他的另一半,寧靜而致遠。”他像一頭饑餓的雄獅猛然攫住了一塊美味,興奮得手舞足蹈,喃喃自語:“寧靜而致遠,是啊是啊,妙極了……不寧靜就不能致遠,千真萬確……謝謝,偉大的諸葛先生!謝謝,偉大的中華智慧……”

海明威憑借“寧靜而致遠”這把智慧的火炬,照見了阻礙自己達到創作新境界的最隱秘的障礙——潛藏在自己生命中的弱點:性格剛烈、脾氣急躁,遇事不能冷靜思考,動輒大動肝火,難以透過現象看本質,難以洞察生活的底蘊。他決心從改變脾性人手,再跨上創作新途。他在腰間吊一個小小的橡皮環,路見不平時,首先暗暗策動著富有彈性的橡皮環,提醒自己“忍耐,別冒火”!他還特意買了一艘小遊艇,常常一個人駕駛到海上,一邊寫作,一邊讓大海陶冶心胸。

有一次,海明威在海上碰到了這麼一件事:一個老漁翁駕著一條小舢板在跟一條上了鉤的大魚搏鬥。老漁翁看上去有七十多歲了,滿頭白發,瘦骨嶙峋;小舢板也小得像一片韭菜葉子。而那條大魚卻大得出奇,簡直像一座暗礁,稍一擺動就掀起幾尺高的浪圈,把小舢板拋上波峰,埋進浪穀。

海明威估量了一下雙方的力量,擔心老漁翁抓不住大魚,還有葬身魚腹的危險,便小心地把遊艇靠近小舢板,喊道:“老人家,這家夥太大,你對付不了啊,讓我來助你一臂之力吧!”一連叫了幾遍,老漁翁隻是斜著眼睛朝他瞪一下,話也不搭一句。他以為老漁翁怕他分享獵獲物,趕緊聲明:“你放心,我絕不拿走你一片魚鱗。”不料老漁翁競怒吼道:“你吃飽了撐得難受?討嫌!滾開!”

“真是一個不識好歹的老蠢貨!”海明威好心受辱,憤憤難忍。但是想起“寧靜而致遠”,他立即鎮定下來,又小心地把遊艇移開去,一麵“坐山觀虎鬥”,一麵也等著幫這個可憐的怪老頭一把。

老漁翁顯然是久經風浪的“海混子”。隻見他時而跟大魚“拔河”,一分一寸地收攏著釣繩;時而跟大魚“逗獅子”,左旋右避,伺機進攻。一任大魚撒野,巨浪滔天,他那兩條幹瘦的腿像鐵樁似的穩穩釘住小舢板,兩隻渾濁的眼也利箭似的緊緊盯著隆起的魚背,從容沉著,毫無懼色。“啊!鋼鐵般的意誌,神話般的人物!”海明威被老漁翁的雄姿壯舉深深震撼了,並敏感地意識到,這是一個顯示人的氣質、意誌、精神、力量的極好題材。於是他更加留心觀察著、體驗著老漁翁在驚濤駭浪中,跟大魚進行殊死搏鬥的一個個驚心動魄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