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不出門不知天下之大(1 / 2)

俗話說,不出門不知天下之大,出去幾次,回來就想也如此這般地模仿一句,不出門不知豐寧之美。我的模仿過於老套,有人早已推陳出新,拿來別人的句子一改,就大喊“這是華北平原與內蒙古高原接吻的地方”,然後還得意地把期待肯定的眼神跑過來。平生裏最看不下去的,就是這種神態,於是故意回他個“雖然但是”,雖然好但是嘴唇落到腳丫子上,有點遠了,不如改成“這是燕山山脈與內蒙古高原接吻的地方”,那邊眼睛擠咕一下,沒言語……如若這真算是一吻的話,那它最美的部分當屬壩上的草原,七八月,綠毯接天,繁華競秀,涼爽清新,宛若仙境。可是時間一長,審美疲勞,莫說美景,即便是美女,也厭倦了,甚至是熟視無睹。草原之外,自然是山,那就去壩上看山吧。不過,這一吻,不但不平等友好,而且顯得有些凶殘血腥,與廣闊草原爭奪地盤的山,一腦門子的失落感,一座座變得平緩,渾圓,乖巧,峰不高,溝不深,沒有半點北國崇山峻嶺的味道。有些姿色的,神仙穀算一處,而且景致別樣,如星星般璀璨在這吻痕之上。

山穀早就存在,或許也有無數人遊覽過,我從前沒去過,但聽說過。首先經過耳邊的,是它附近的一個個名字,韭菜地,聚源成。不可以望文生義,這裏沒有誰家的菜園子,也不是人煙叢集、商號興旺之地。韭菜,估計是壩上常有的野韭菜,其花做醬,搭配煮、涮之羊肉,味美,生長之處,必是水草豐茂的地方。聚源成,地圖上標的是聚源城,村標上寫的是巨元城,因為如此混亂,所以過耳後,我才主觀臆斷成這三個字,對不對不知道,反正笨拙地想想,北京有倆地方,一個叫榮寶齋,一個叫潘家園古玩市場,哪一個更有味道呢?曾經的對,倒不如現在做得對,照貓畫虎,有時候真是挺對的。生態環境不錯,有點兒文化味兒,就很美了,收拾打扮的人自然也就上門了。於是,前幾年辦公室裏各色的材料裏就多了三個字,神仙穀。乍一聽,怎麼都覺得俗,解釋更俗,“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再加上神,會更出名。如此俗得大發了,細品一下,反倒有些味道,同樣像是玻璃杯中的透明液體,感覺這個將來應該是酒,不是水。說山因仙而名,倒不如說是因人而名,人嘛,古有僧道尼唱主角,而今式微;樵夫、牧羊人和開礦的或多或少有些影響,但神韻氣質太差,上不了大灘兒;數來數去,於此中,也就我們這個行當裏的人最有範兒了。而且,做這件事的也正是這樣的人,我也是認同的,好多年前,他在大草原上憑空鼓搗起一座大汗行宮,反響不錯,相信此次也錯不了。那一陣子,一直想去,可一場百年不遇的盛會,我卻是個留守者,一直沒去成。

第一次去,已是初秋,傳說中壩上最大最美的油菜花海就在穀口,此刻早已消失殆盡,掃帚梅、萬壽菊正旺,紅白黃紫,卻也熱鬧。近得前來,廣場平坦,池水清澈,正麵是遊客中心,森林木屋風格,但整體高大巍峨,上首是酒店群,一組古樸典雅的建築,與外部的風景很是契合。陪客人匆匆進入,為的是早一些見到神仙。他們就在遊客中心後麵的小廣場,色彩豔麗的風神雨神電神等等,各色猙獰的麵目疊起來,成為高大的柱狀雕塑。以前見過的神,多數是廟裏的泥菩薩,靈不靈的先不說,反正得嚴肅正經點。十年前與同事去武當山,他不聽勸阻去攀爬駝碑的贔屭,結果真的崴了腳。這些嘛,基本沒名沒姓沒來頭,看之趣味十足,很是輕鬆。看罷就算別過,乘小火車去穀中。選在車的最後一排,倒坐,看鬆林與林下小徑刷刷的後退,涼風打上後腦,繞過耳際,而後纏於胸前。嗖嗖聲中,不由得忘了身後的客人,隻記得有一個自己在觀山景兒,真想跳下去沿著林蔭緩步前行,無奈車速太快,沒敢。就這樣被矛盾拖拽著到了終點,那裏叫森林部落,一個牌匾,四個字。這算是景區中的一個交通樞紐與休息區,平整的場地,幽靜的樹林,北邊是獵戶人家,滿院子萬壽菊,夕陽下,金光洶湧澎湃,南邊是木製的巨大觀景台,也是木棧道的起點,從這裏走木棧道穿行於林間穀底,一直回到入口有神仙的地方,是這裏遊覽的精華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