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煤礦一年的時間裏,一共下了298個井。賺取了人生的第一筆出賣體力的財富。
想想當初選擇煤礦,僅僅因為自己的創作,文學夢裏的自己,一味的相信,在最艱苦的環境裏才能夠寫出更優秀的作品出來,等上了礦大,聽了爺爺和父親給我講的煤礦故事,我的心又一次觸動了。
那個時候,自己心裏又多了一種想法,用自己的筆去描寫煤礦的故事,讓更多的人去了解煤礦,了解煤礦工人的生活。
煤礦工人是一個弱勢群體,煤礦工人的環境惡劣,怎麼去了解那裏的生活,怎麼去了解他們的心理,隻有靠自己深入到裏麵。
在礦大期間,完成了兩部和煤礦有關係的小說,效果不理想,但奠定了在煤礦文學的方向,從青春文學向煤礦文學轉變的開始。
帶著從學校的知識,本來以為可以用自己的知識,去更好的為煤礦服務,更好的去創造出更安全的生產方法,一定能夠成為煤礦最有用的人才。
可惜我錯了。
帶著對文學的夢想,帶著能夠在煤礦做出一份事業的夢想,帶著一個礦長夢,漸漸的覺得一切都在破碎,唯獨自己的文學夢,在工作之餘,全部時間用在了文學的創作中。
在煤礦的一年,煤礦工人憨厚老實的形象,漸漸的模糊了,《平凡的世界》中那個描寫的煤礦世界,也許隻會在小說裏出現。
在短短的一年時間裏,我看到了煤礦是一個靠關係和金錢成長的地方,除非你有非常強的能力,即使沒有能力,隻要有關係,隻要有錢,那也會如魚得水。
煤礦養育著很多無用的人,他們卻吸收著礦工的血,還要管理著礦工。國企救了一大批無用的人。
在煤礦沒有隱私,隻要有一點事,就會瘋狂的傳出來,而且還會被調油加醋。
在煤礦沒有同情心,有的隻是嘲笑,把別人的缺點,把別人的缺陷,當成談資去打發無聊的時間。
在煤礦沒有夢想,時間越長,就會讓人變得麻木不忍,不斷同化著來到這裏的人,變得如同行屍走肉般。
在煤礦沒有素質,那些在井下整天談的就是黃段子,然後哈哈大笑。
在煤礦沒有好吃好喝,有的就是那些麵,還是麵,菜一年都沒有變化。
在煤礦沒有任何地位,即使餐廳的服務員和樓上的服務員,也覺得地位比礦工高,整天的大呼小叫就可以證明這一點。
在煤礦沒有提升,在這裏不是如何去學習,而是如何去投機取巧。
在煤礦看到了許多受傷的人,沒有人去管,沒有人去在乎,每個人都想著過好一天是一天,混了一天是一天。
我知道這裏的環境對我的影響是不好的,但我一直堅持著自己,不去與這些同流合汙,盡管有時候會累,有時候會孤獨,但心裏的一些東西,是永遠不會因為環境而改變。
短短的一年時間了,看淡了很多的事,成熟了許多,並且成長了許多,寫作與看書的習慣一直沒有間斷過。因為這是當初來煤礦的夢想。
短短的一年時間裏,我收獲了很多,感受到了很多,遇到了很多人,遇到了很多事,我自己一直在成長一直在學習。
在艱苦的環境裏,我隻知道樂觀的活著,更多的時候,有了丹丹之後,我才覺得每一天的努力有了更大的動力,每天有了更多值得自己去做的事。
我一直不覺得自己屬於煤礦,在這裏沒有一點的歸屬感,下井的那幾個小時,我的生命從此蒸發了,也許那種經曆算是一種財富,給我的小說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寫煤礦小說,更多應該從那些看到的與聽到的開始,這樣才能夠越來越好。
在艱苦的環境裏,去實現自己的夢想,我把煤礦取名為可可西裏,當然也希望,那是在艱苦環境裏實現夢想的代名詞。
努力,為了文學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