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初心未改(1 / 3)

這日的夜間,唐嗣在房中用了一點白粥,邊吃邊看最近的情報。

殺手樓中有於三坐鎮,又有他多年積威,一時不會有問題。望鄉關戰事雖未平,但羅庭軍中生亂後戰意不足,以不成問題,隻看那位殿下要如何安排了。

而回雁關這邊……

唐嗣看著信箋,皺起了眉頭。

這次回雁關的戰事爆發的很突然,大周並無準備,是以戰事方起,李半世一麵固守城關,一麵派人飛奔回朝送戰報。宣帝本想派蕭丞相來,但不知為何,最後還是派了七皇子淩煥前來,與他同來的,是蕭承澤次子,蕭煜寂。

說到蕭煜寂,唐嗣心中衡量了一番。

這位丞相嫡子,待家中庶出兄妹都好,人也溫和,長得又好,文才武藝都算不錯,因而在京都城中名聲很好。

但唐嗣的線報裏,這位蕭二少爺可不是什麼純良之人。幽瞳雖是蕭承澤的原配妻子,但早已故去,蕭二少爺的生母是白氏夫人,其實與秦家並無太多關係。這些年來,連蕭承澤對秦家的態度都很平淡,蕭二少爺卻每逢年節都會派人給秦家送些東西。東西不貴重,卻也不失禮數。

這習慣直到青青認祖歸宗後,才停了下來。

若從他頭一年給秦家送禮算,他不過還是個六七歲的孩子。一個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謀算,這種心機,不可謂不深。

即使聰慧如青青,六七歲的時候,比起這位嫡子,還是要差了一些。

這次蕭煜寂跟著七皇子來,說是長長見識,誰敢說不是蕭承澤的意思?青青的安排他並不知道,但唐萱聯係蕭氏族人的事他卻是清楚。這是蕭承澤聽到了什麼風聲?害怕地位不穩固,所以提前讓這個年紀不大的兒子參與朝堂之中,也好給自己找一個助力?

唐嗣想了一會兒,把這個決定否掉了。

唐萱做事縝密,蕭承澤不可能知道什麼,他讓蕭煜寂跟著七皇子,大約是想在七皇子處也討些好處罷了。畢竟宣帝三位皇子,太子與四皇子爭奪不休,人盡皆知的事。奪嫡之事,一瞬之間便可有千萬變化,最終帝位落於誰家,還是說不準的事。七皇子現在看著並無多少權勢,缺乏奪嫡的資本,但若太子與四皇子因奪位而惹了宣帝厭棄,七皇子未必沒有機會。

退一步來說,即使七皇子不能成皇,憑著他如今的地位和勢力,在合適的時機讓蕭煜寂去新主身邊效忠,也不是做不到。

這個人,還真是什麼都想到最好。

唐嗣冷笑一聲。

蕭煜寂此人,唐嗣不打算留。不過他是蕭氏嫡子,若是出事的時機不合適,怕是會給青青帶來麻煩。所以,他打算先看一看,看看這位嫡子能做到什麼程度,再說什麼時候動手。

夜色已深,唐嗣仍在案前。

隔壁院子裏,錦瑟看著從院中露出的些微燭光,靜靜地站著,就這麼站了一夜,直到天色微白。

大周與南國的和談,沒用多久便成了。

南國皇帝雖也不是什麼睿智之人,但其有一女,身為女子,足智多謀,堪稱智囊。怎奈她是女兒身,按照規矩不能封東宮之位。因南國皇帝待她極為寵信,引得幾位皇子嫉恨,平日裏不時便要找些事情出來。皇帝昏聵,皇子傾軋之下,南國國力逐年下滑,尤其是今年又逢了災年,國庫空虛,是以這場仗,他們本也沒想過要打到什麼樣。

而大周也一樣,國中奪嫡爭鬥不斷,國庫緊張,又有西境望鄉關之戰在前,大周其實也拿不出太多的錢來打回雁關的仗。

兩國使臣一拍即合。沒幾日便傳出了一個說法,說是有莽人在南國邊境殺了為非作歹的南國士兵,潛逃回大周,南國官員要求大周交還此人,回雁關城內的守將不肯配合,引得南國靖邊大將席風楠心中不忿,謊稱大周有進兵之意,這才引發了這次的戰爭。

席風楠已戰死,念其多年戰功,沒有株連,允準其家人回鄉。而那殺人的莽人,也因念及一時衝動引了戰爭,令不少兵將和百姓沒了性命,悔恨不已,自行了結後著人將他的屍首送至官府,後經官府送至南國,告慰戰死的兵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