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救死扶傷——有良好藥用價值的兩棲動物
1.來自於四川的小白龍
山溪鯢別名羌活魚、杉木魚、白龍,在我國多分布在陝西、四川、貴州及雲南一帶,國外主要分布在阿富汗和伊朗。大多生活在海拔1500~4000米的山溪內,以水棲為主。在水質清澈、水溫低、水深10~50厘米的溪流石頭下或碎石間。晚上出來活動。以蝦、水生昆蟲、水藻等為主要食物。
依據中甸11號標本,雄鯢全長98~213毫米,雌鯢全長91~154毫米。軀幹和尾基部均呈圓形,指和趾各4。頭扁平,有眼瞼,唇褶發達,有頸褶。
通常每年的3~4月為繁殖期,體外受精。卵較大,乳白色,一般5~16粒單行排列在卵鞘袋內。卵鞘袋長10厘米左右,大的可長達20厘米以上,呈透明狀,表麵有細縱溢紋。卵分散貼附在石頭下麵,不容易被發現。孵卵期約3個月。很有意思的是,親螈有護卵習性。幼體階段可以看到眼睛,背麵有鰭折,發育為成體時,其他結構無改變,為永久性童體型。
山溪鯢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山溪鯢是傳統的中藥材,入藥可治關節痛、風濕痛及胃出血等病,而且效果還很顯著呢。
2.“田雞”你見過嗎
黑斑蛙俗稱“青蛙”、“田雞”,分布於我國浙江、湖南、安徽、江西、山東、河北、吉林、湖北、四川、江蘇、貴州、福建、廣東、黑龍江、山西、遼寧及內蒙古等地。日本、朝鮮、俄羅斯(亞洲部分東部)也有分布。
田雞體長7~8厘米,雄者略小。背麵是黃綠、深綠、灰綠色或略帶灰棕,散有黑斑。頭部略呈三角形,頭長略大於頭寬。口闊,吻鈍圓,近吻端有小形鼻孔2個。眼睛很大而凸出,眼間距較窄,眼後方有圓形鼓膜,又大又明顯。
黑斑蛙成蛙常棲息於池溏、水溝內、沼澤、河濱或水域附近的草叢中。每年的4~7月為生殖期季節,4月是產卵高峰期,卵多產於秧田、早稻田或其他靜水域中,偶爾也在緩流水中產卵。每1卵塊有卵2000~3500粒,多浮在水麵,卵徑1.7~2.0毫米。蝌蚪身體笨重,尾部肌肉弱,尾鰭發達,尾末端尖圓,大約2個月後完成變態。
在11月份,它們迎來了冬眠期,選擇的地點一般在深10~17厘米的地底下。次年3月中旬出蟄。
黑斑蛙以昆蟲為主要食物,一個晚上差不多能捕捉70隻左右的害蟲,是田間捕捉害蟲的高手。據《本草綱目》記載,黑斑蛙也可作藥用。
3.珍貴的林蛙
林蛙屬於蛙科(即赤蛙科)陸棲蛙,產於美國東南部到阿拉斯加一帶。分布在美國和加拿大地區的種類喜歡生活在比較潮濕的林地中。體色可由淡黃色變成粉紅色、褐色或稍黑色。
臉上有一不明顯的黑色麵罩。最大的體長約8.25厘米,聲似鴨子鳴叫。
中國林蛙又稱雪蛤,哈什螞(哈士蟆),生長在中國的東北長白山脈東北部山區,純野生物種,被列為瀕危物種。中國林蛙含4種激素、9種維生素、13種微量元素和18種氨基酸,集藥用、食補、美容功能於一體的非常珍貴的兩棲動物。
中國林蛙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在清史《遼海叢書》中記載:“哈士蟆形似田雞腹有油如粉,可做羹,味極美,唯興京一帶(撫順東部區清原、新賓)有之,又稱紅肚蛤蟆。先人用其祭祖,後成為宮廷貢品,被譽為八珍之首。”所謂林蛙油就是雌性林蛙的輸卵管(類似於胎盤),俗稱哈士蟆油或哈蟆油。由於林蛙的藥用價值極高,再加上這幾年林蛙走上了人類的餐桌,導致目前捕捉野生林蛙的人越來越多。人為濫捕亂殺,使野生的中國林蛙資源越來越少,甚至麵臨滅絕的危險。
精品中國林蛙油是集食、藥、補為一體的純綠色珍品,含動物蛋白49.4%、脂肪4%、糖10%、澱粉4%。每100克林蛙油含347千卡熱能,含19種氨基酸,總量為43.56克。微量元素含鈣5.75%、磷0.052%、鐵0.46%、鉀16.5%、鈉3.56%、鎂13.5%、鋅0.017%,尤其是錳的含量高達0.6%(對人體有抗衰老的作用),含對人體有特殊功能的油酸28%、亞油酸13.2%、亞麻酸17.6%,並含有多種維生素和激素,對性功能和性周期有明顯改善,具有補腎壯陽的神奇功效。
4.藥用價值和“X”斑紋共存的斑腿泛樹蛙
斑腿泛樹蛙分布在印度、印度尼西亞一帶,在我國則分布在秦嶺以南的各個省份。生活在海拔80~1600米的山區灌叢、丘陵地帶、稻田或者水塘雜草等環境當中。斑腿泛樹蛙的藥用價值很高,除去內髒,全體都可供藥用,並且藥效顯著。
雄蛙的體長要小於雌蛙的體長,雌蛙體長在60毫米左右,雄蛙有內聲囊。主要食物是各種昆蟲和幼蟲。它們白天晚上都會出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