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我們學校還真是臥虎藏龍啊,這麼優美、意境非凡的詩,別說是在校刊上發表了,”李雲涵過了許久才從腦海中的畫麵走出來,文縐縐地說道,“就是發表在《詩刊》上也不為過啊,感覺發表在校刊上有點埋沒人才啊,此詩隻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看啊!”
《詩刊》是一份跨地域、跨文化空間、不分流派的詩歌雜誌。它以“詩讓我們認識”為基本,以促進藝術交流和進步為主旨,在詩意廣泛又喧囂混沌的當代精神時空中,努力追求精神的自在和真實,是目前最專業、銷量最高的詩歌雜誌。
“還有啊,這首詩看似簡單,也沒有堆砌一些華麗的辭藻,但是所傳達出來的意境卻相當美好,而且這首詩見詩如畫,我能感受到作者的畫境,並且能走進自己的畫裏,”李雲涵越說越激動,給王奕分析著這首詩,“你看啊,這首詩有許多象征主義和隱喻,像這首詩裏多次出現的‘我們’...”
看著李雲涵止不住的在誇獎這首詩,王奕心裏暖暖的,吳常寫的詩能被肯定讓她很高興,而且這首詩對她來說有著特殊意義。
王奕和李雲涵翻了翻其他其他文章,還是跟以往一樣,除了這個月學校裏發生的大事,就是一些短篇文章,並沒有發現有什麼出彩的作品,於是把校刊傳給了下一個同學。
校刊就這樣被傳來傳去,好多同學都注意到了這次校刊不一樣的地方,就是《門前》那首詩,當他們讀完時便被驚豔到了,尤其這首詩跟校刊其他作品一比,那簡直是天壤之別。
雖然以前也有詩歌在校刊上發表過,那些詩要麼文筆極爛,要麼故意裝高雅深沉,為賦新詞強說愁,完全沒有詩歌該有的樣子....
一傳十,十傳百,就這樣,校刊發下來的當天,《門前》這首詩就在同學們的口口相傳中火了起來。
好多同學都把這首詩當成了愛情詩,尤其是那句“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更是被很多同學當成經典名句收藏了起來。
關於詩的深層意義,不同的人自有不同的答案,品味詩歌本就是一件自由的事,對那些少不更事的中學生們,那些對懵懂的愛情有點向往的少男少女們,這首詩就是一首愛情詩。
學校的老師們也都對這首詩讚賞有加,這可是自校刊創辦以來水平極高的一片文章啊。老師們鑒賞詩的水平自然在學生們之上,好多老師認為它看似簡單,實則韻意豐富,簡單的話語表達了巨大的意思,實在是難得一見的好詩。
而這首詩的作者好像還挺低調的,署名是佚名,這更增加了同學和老師們的好奇心,大家都在猜測這到底是哪個班裏的同學,有好事的老師去校編輯部也問過,也沒問出個所以然來,隻是被告知這首詩是校長拿到編輯部的,說要佚名發表。那老師一聽是校長說要佚名發表的,就沒再說話,他好奇心再強,也不會傻到跑到校長辦公室裏,問校長這是誰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