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爾斯發明的有線電報和貝爾發明的電話,開創了電學通訊的新紀元,但人們並不滿足,因為它們都離不開導線,致使它們無法滿足所有的通訊要求。如在沙漠地帶、沼澤地和原始森林地區,根本就無法架設電報和電話線路。特別是對日益發展的海上交通運輸需要,它們就更顯得無能為力了。

人們非常希望能把有線電簡化成無線電,省去電線電纜,使訊息能長出一雙無形的翅膀,飛過高山、越過大海。由於赫茲的著名實驗,這個願望有了實現的可能。

但赫茲沒有進一步去探索電磁波的應用,反而否定了電磁波有為人類服務的可能,斷言說電磁波“沒有什麼用處”。可是,有兩位年輕人,卻從赫茲實驗的小火花中,看到了它實際應用的廣闊前景,並信心百倍地投入了利用電磁波來進行通訊的研究工作中去。

1889年春天,當時在一所軍事學校教書的波波夫,在參加一次理化協會的例會時,看到了赫茲實驗的表演。波波夫並不同意赫茲“電磁波無用”的觀點,他認為,將來電波也可能像光波一樣,在空中傳播出去。為此他經過幾年不懈的努力,在36歲時製造出一台無線電接收器。

1895年5月7日,波波夫在彼得堡舉行的一次科學會議期間,向代表們表演了這台儀器。在表演的過程中,它成功地接收到了由雷電產生的電磁波。緊接著,波波夫又加以改進,研製了一套可以真正用於通訊目的的發射機和接收機。

1896年3月24日,波波夫在250米的距離內發射了世界上第一份無線電報,並由接收機上的一個莫爾斯記錄器記錄了下來。電文是“海因利茨·赫茲”。波波夫就是這樣以最好的形式肯定了這位發現電磁波的先驅的功績。幾乎在和波波夫同時,意大利青年工程師馬可尼也對赫茲的實驗產生了興趣,也在摸索一條無線電通訊的道路。馬可尼想,假如加強電磁波的發射能力,也許能增大它的傳播距離。他在自家的菜園子裏完成了幾百米距離的無線電通信後,又連續幹了10年,終於在1895年完成了2000米距離的無線電通訊。在這次實驗中,他試驗了采用接地天線的方法,來加強電磁波的發射能力。

馬可尼發明了無線電通訊後,要求意大利政府資助。但當時的政府對於技術發明很不重視,馬可尼的要求被拒絕了。於是,馬可尼不得不求助於比較注重技術發明的英國。英國海軍部十分重視他的發明,認為無線電通訊技術一旦成功,但可解決英國艦隊的指揮調動難題,便大力資助馬可尼的研究。不久,馬可尼在一次公開表演中,成功地進行了12千米距離的通訊。1899年3月,他又出色地完成了英國和法國海岸間相隔45千米的無線電通訊。現在,他要向更宏偉的目標進軍了。馬可尼大膽地提出橫跨大西洋的無線電通訊計劃。許多人對此很懷疑:在通過大西洋3700千米的遙遠距離之後,電磁波是否還能收到?

馬可尼在1901年12月開始實施他的計劃。他在英國的康沃爾建立了一個裝備有大功率發射機和先進天線設備的發射台;然後帶著一名助手來到大西洋彼岸的加拿大聖約翰斯,那是預定的接收地點。他們首先安裝起信號接收裝置,然後用氫氣把天線高高吊起。突然氫氣球爆炸了,整個計劃出現了夭折的危險。

約定的時候到了,在英國康沃爾的發射台,從12月5日起,開始連續使用60米高的天線發射無線電波。加拿大這裏卻是亂成一團,直到12月12日,馬可尼才急中生智想出用大風箏把天線升到了121米的高空。馬上,他們收到了英國發出的事先商定好的莫爾斯電碼“S”。

這消息馬上傳遍了歐美各地,各家報紙都以特大標題登載:“電波征服了地球!橫跨大西洋的無線電報發明成功!”

馬可尼雖然在公開實驗無線電通訊上稍晚於波波夫,但他在發展提高無線電通訊的距離方麵,卻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為此,他在1909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金,這時他才3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