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猜到了什麼?”劉學詢瞪著一雙陰森森的眼睛問。
“你是不是讓我把‘闈姓’的錢搶出來。”孫文試探著問。
劉學詢點了點頭說:“算你聰明!我在暗處,你在明處,咱倆做成了這樁買賣,要錢有錢,要槍有槍,還愁何事不成啊!”
孫文警告他說:“闈姓的銀子多是多,可是劫了這個銀子,就如同劫了皇帝的生辰岡,恐怕不是這麼好劫的。可是既然你給我出了這麼個主意,我也得好好地謝謝你,如果事情成功,你是首功一件。”
從這以後,孫文就密謀劫取‘闈姓’財銀,但不久,事情外泄,沒有成功。
1896年,康有為考中進士,康有為因故與兩廣總督譚鍾麟結怨,聯絡禦史彈劾譚鍾麟,將劉學詢也牽連在內,把劉也告了,指“廣東在籍候選道劉學詢行止卑汙、性質狡悍、倫紀有乖、士林不齒,自接充闈姓廠商,交通官府倚勢淩人”,致使劉學詢被革去道員職銜,從此與康有為結下怨仇。
此後又不斷有禦史攻擊劉學詢侵吞賑災款項等事情,朝廷令廣東巡撫許振禕查辦。此案一直拖到戊戌政變之後,許振禕上奏的處理意見,是“勒罰劉學詢銀一百萬兩”;而朝廷的批複,是讓袒護劉學詢的譚鍾麟“查明覆議具奏”。實際上,在戊戌變法高潮時,劉學詢一直在北京活動,讓譚鍾麟“覆議”的處理,是劉學詢積極活動的結果,目的在拖延時間,爭取轉機。
劉學詢的拖延策略極其成功。 “戊戌變法”失敗,康有為逃往海外,劉學詢即通過他的老師禦史楊崇伊說動慶親王奕劻,請慈禧太後派他和慶寬兩人到日本去“捕殺康梁”。 1898年11月16日,慈禧批準劉學詢、慶寬兩人以“親曆外洋內地考察商務”名義,秘密赴日,麵見日本天皇,希望讓日本政府驅逐康梁。日本政府迫於清廷壓力,讓康有為離開日本。這也說明了小雞不尿泡,各有各的道,劉學詢個人來說,真是個奇人,他通過取得太後賞識,花費少量金錢,成功逃過“勒罰一百萬兩”的處罰,是成功的“以小博大”,大顯了“賭王”本色。
1899年,清廷要挖康有為祖墳,劉學詢親赴南海指揮挖墳,且四處督捕康、梁手足,與康、梁的鬥爭愈演愈烈。然而,保皇黨也不是這麼欺負的,劉學詢的行為早已受到了保皇黨的愈來愈烈的仇恨。
1900年4月24日,劉學詢從澳門回到廣州,剛上岸,韋金珊的一把手槍已頂在劉學詢的胸口上了。劉學詢知道自己的日子已經到頭了,但還是試探著問:“請問這位好漢,我們無冤無仇,你為何要這樣對我。”韋金珊說:“我槍下無有冤死的鬼,實話告訴你吧,你殺死了那麼些的保皇黨人,今天我就是來索你命的。”劉學詢不死心,還是做著最後的努力:“好漢,好漢,你聽我說,隻要你放過我,我是開賭廠的,闈姓的銀子都是我的,你要多少我給你多少。”韋金珊冷笑一聲說:“你的銀子可能對別人管用,可是對老爺我不管用,廢話少說,該說的話,請你到陰間去和那些被你害死的保皇黨們說去吧!”
說著,對劉學詢開了一槍,劉學詢立刻倒地地上了。
也該著劉學詢命大,那一槍沒有擊中心髒要害,隻是流血不止。待韋金珊走了後,有人救了劉學詢,當時劉學詢穿著厚棉衣,子彈僅入皮肉三分,經外國醫生救治,大難不死。
1900年,天下大亂,北方義和拳鬧得沸沸揚揚,八國聯軍乘機要占領北京。李鴻章此時任兩廣總督,但也是烤在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如果中國亡了,他想著自己不會有什麼好結果。如果中國不亡,但是這麼大亂下去,自己也不會有什麼好結果。正在這個時候,他的幕僚劉學詢找到了他,提出如果能和革命黨孫文聯合,那就多了一條討價還價的路。
李鴻章一想也是,多個菩薩多條路,何必在一棵樹上吊死呢?所以就答應了。
李鴻章當然也在想,如果真要兩廣獨立,香港近在咫尺,必須求得英國的支持,如果沒有英國的支持,兩廣難以獨立,所以就派劉學詢對香港的卜力暗送秋波。
這時候的香港是大英帝國的,總督為卜力。卜力腦子一轉,當時想,如果把李鴻章收服了,再把兩廣收過來,我豈不為大英帝國立下了汗馬功勞,隻要兩廣獨立了,為我大英帝國所有那還不是早晚的事,所以就千方百計地促成這個事,對待劉學詢,那當然恨不能都對他跪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