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回 吃飯時摔碗起義兵(1 / 3)

黃崗起義失敗後,公韌和唐青盈到了越南河內甘必達街61號,找到了孫中山,彙報了潮州起義的情況。孫中山對公韌和唐青盈鼓勵了一番,叫他倆不要灰心喪氣,要繼續發展革命力量,並要他倆進入廣西防城一帶,和同盟會員梁少亭取得聯係。

按照孫中山的指示,倆人進入了廣西防城。在青塘墟西側的“西天酒館”裏,倆人在屋子裏坐下,要了一壺“鐵觀音”慢慢地喝著,又在門口小攤上要了一些橘子、香蕉、菠蘿,在慢慢地吃著,然後靜靜地注視著門口的一棵高大的木棉樹。

樹姿巍峨,枝幹挺拔的木棉樹上,春天,每根細長的枝條上都綴滿了瑰麗的花朵,花紅如火,蕊黃如焰,英姿勃發,吸人眼球,紅花謝後,便長出了許多片片小小的嫩葉,蔥綠小巧,鬱鬱蔥蔥,別有一番風味。

夏天,在這墨綠的葉子中又長出了許多橢圓形的果實,那果實一個個充實而碧綠,玲瓏而水靈,任憑暴熱籠罩,陰雨襲擊,它卻無懼無畏,茁壯生長。

這廣西和廣東明顯不一樣的地方就是貧窮,穿著綾羅綢緞的富人很少,大多是穿著破衣爛衫的貧苦村民。

這所謂的“酒館”,門口就是鍋頭,灶火上日夜冒著濃濃的黑煙,把整個酒館門麵都給熏黑了,顯得到處髒乎乎的。屋裏也就是幾張不上油漆的白茬桌子,幾條板凳,飯食也就是能做幾個簡單的炒菜,下個米粉什麼的,這在當地已經很不錯了。再一個就是山高皇帝遠,清朝的官吏兵丁也少,老百姓說話辦事比較自由,這就為起義創造了優越的條件。

此時已是1907年6月,毒辣的太陽把大地曬得如同一個鐵鏊子一般,到處如失了火一樣,熱氣騰騰的。路上行人也不多,迫不得已趕路的人大都帶著遮陽的大鬥笠,行走匆匆,不願意在太陽底下多待一會兒。

大約中午時分,一個又矮又瘦的中年人走到了木棉樹底下,像是在乘涼,不時地掏出手帕來擦擦滿頭滿臉的汗水。公韌仔細看了看他,顴骨突出,嘴部也突出,兩眼炯炯有神,渾身上下顯得精幹利落。

這個人和孫中山描述的梁少亭的模樣差不了許多。

公韌對唐青盈使了一下眼色,又向遠處觀察了一番,沒有發現什麼可疑的人,唐青盈警惕地注視著四周的情況,下意識地摸了摸腰中的彎刀。公韌到了木棉樹底下,抬頭看天,也掏出手帕來擦了擦頭上的汗水,眼睛一瞥,發現那個人也在悄悄地打量著自己。

公韌既像是對唐青盈說也像是對那個人說:“走,咱走,那邊涼塊。”

唐青盈扔在了桌子上5分錢的茶水錢,兩隻手把桌子上的水果往懷裏一攬,兜在了胳膊彎裏,跟在了公韌後邊就走。

兩個人到了一個僻靜的高岡處,這裏有一片竹林,形成了一片大大的樹陰涼,又風涼視野又開闊,旁邊還有一條澆地的水渠,水在流淌著,發出嘩啦啦的響聲。公韌看到,那個人也跟著來了。

那個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在竹林裏轉了幾圈,又掏出手帕來擦了擦頭上的汗,然後轉到了公韌的麵前。他隨便地摸了摸眉毛,公韌也摸了摸眉毛,那個人把左腳橫了橫,公韌也把左腳橫了橫。

那人問:“君從何來?”公韌說:“從南方來。”那人又問:“向何處去?”公韌說:“向北方去。”那人又問:“貴友為誰?”公韌說:“陸皓東,史堅如。”兩人互相一笑,兩雙手熱情地握在了一起。

那人說:“在下梁少亭。”公韌說:“在下公韌。”梁少亭熱情地對公韌說:“接到電報後,我真是日夜盼望,盼望著能像你這樣有豐富鬥爭經驗的同誌來領導我們的工作。”公韌說:“哪能呢,我隻是來配合你的工作。起義的大事,還得指望你,早就聽說過你的大名了。”

唐青盈塞給了梁少亭一枝香蕉,說:“這麼熱的天,恐怕你早渴了,先解解渴。”梁少亭笑了笑說:“這個玩藝兒一點兒也不解渴,要解渴,還是水。”他腰一彎,從水渠裏捧出一捧清水,向嘴裏灌了兩口,又糊拉了一把臉,然後接過唐青盈遞過的香蕉說:“這時候吃,覺得好吃多了。”

三個人隨便坐在地上,一邊吃著水果,一邊親切地交談著,很快成了好朋友。談了一會兒當地的風俗人情,公韌就問:“對這裏的情況我不大熟悉,不知道現在怎麼樣?”

梁少亭說:“要說這裏的情況,還得從三那抗捐說起。欽州一帶與越南接壤,土地貧瘠,老百姓窮,活不下去了,所以強盜會黨特別多。苛捐雜稅本來就不少,去年又添了屠宰捐,充作學堂經費,老百姓吃肉太貴,所以牢騷滿腹。去年在欽州城附近的雷廟,一些鄉民擺上大鍋燒上火,宰牛烹豬,去的人隨便吃肉,起名吃大會,意思是對收取屠宰捐的堅決抗議。當時人是越聚越多,聲勢越鬧越大,欽州知府李直牧還算明白,親自去雷廟勸說解散,並宣布以後不再收取屠宰捐了,這個事才算了結。

今年年初,誰知清政府又增加了糖捐。原來議定的是每百斤糖抽錢200文,而下麵收捐的清狗子嫌麻煩,不論你是否賣的出去,隻要趕集賣糖就以100斤計算,征收200文,先交再賣。這樣一來,就有好幾次趕集賣不完的,被抽取了好幾次捐,老百姓敢怒不敢言。三那出糖最多,所以負擔最重,三那的老百姓多次告狀要求減免糖稅,而署官顧永懋是個壞蛋,強權壓製,就是不同意。老百姓投訴無門,所以一致公推團首劉思裕張貼告示,定在那彭舉行複吃大會,以抗議清政府的貪得無厭。一傳十,十傳百,各鄉鄉民串聯了同盟會,鬧得沸沸揚揚,都準備在複吃大會上好好地發泄發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