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這一輩子是永遠也無法實現父親的願望了!
緊緊的握了一下雙掌,宇文辰逸心深深的歎了一口氣,裏就像壓了一塊巨大的石頭,說不出的鬱悶與難受。
這時,如水的月光,從客房的窗戶外,洋洋灑灑的灑落了進來,投在客房的木質地板上,好似一層淡淡的薄霜,越發勾起了他心中的愁緒。
宇文辰逸心思浮動,忍不住移步到窗前,抬眼遠眺,但見窗戶之外,冷月高懸,遠處的山坡上,滿山的樹林層層疊疊,山風過處,林海起伏,如大海波濤般極為壯觀。
他自幼便跟隨父親久居塞北邊陲,哪裏見到過這般壯麗的景象,心下頓時為之一寬,看得淡淡的出了神。
心頭隨著這如波濤一般湧動的林海,自然而然的冒出了心經上的一句口訣:“凝神於虛,養氣於靜,行氣如江河,歸氣如湖海,一塵不染,一念不生,生生不息。”
他天資聰穎,立時便心有所得,心裏暗道:“原來修煉這門功法的關鍵,在於平心靜氣,順其自然,功法隻是手段,心靜才是根本!”
他實在是聰明絕頂,一語道破天機,道家內氣的修煉之法,正是講究道法自然,靜心內觀,與萬物相應,順其而為,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也。
頓時如撥雲見日,心中的陰霾一掃而空,再次在房中盤腿而坐,依法修煉了起來,這一次他沒有刻意的追求,心中無念無想,隻是一味的靜坐,慢慢的,他的心緒便安寧了下來。
心中的諸般煩惱雜念,也在凝神靜坐之中,一絲一縷的被逐漸排除在了腦外,這原本是很難的一件事,但他入世未深,心中並沒有多少雜念,達到這一步,並沒有遇到太多的阻力。
坐了一炷香左右的時間,他就漸漸的進入了狀態,腦海裏浮現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世界:隻見天地混沌,蒼穹浩渺,四周皆是無盡的虛空。
隻有隨處飄蕩的靈氣,環繞在天地之間,而他自己,則盤腿坐於這虛無縹緲的虛空之中,全身上下一絲不掛,與心經上所畫的情景一模一樣。
此種境界,在修行界裏有一個很精確的定義:(禪定)
一切法門的修行,都離不開禪定,隻有摒棄一切雜念,達到心境合一的地步,才能進入禪定,修煉起來方可事半功倍,剛剛接觸修行的宇文辰逸,雖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卻得了這個意境。
他在沒有名師指點的情況下,自己悟得其中的奧妙,可謂是天資卓絕,要知道,修真一途,資質最為重要,所謂“天才一朝悟道,即勝過百年修行”。
關鍵就在一個“悟”字上!
同樣一本修煉心法,不同的人理解起來,也會有截然不同的意思,手拿道書,看個三年五載,不解其意的也大有人在,修煉起來自然就會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
這就是為什麼,即使是修習相同道術的同門師兄弟,有的人能修成無上大道,有的人卻是皓首窮經,也隻得皮毛,關鍵就在於悟性的不同,也就是所謂的資質高低了。
隨著口訣的引動,四周的靈氣,在他身旁不斷彙聚,形成一圈淡淡的白氣,他的胸膛微微起伏,呼吸吐納之間,一絲淡淡的白氣,順著口鼻,流入到了他的身體之中。
宇文辰逸連忙意沉丹田,肚臍下方的丹田氣海內頓時傳來一絲若有若無的涼意,由於他全無內功根基,體內的經脈還沒貫通,隻能用意念控製靈氣在任督二脈中行進。
任督二脈為人體的主脈絡,任脈主血,為陰脈之海;督脈主氣,為陽脈之海,修行的第一步,便是要打通體內的任督二脈,使靈氣以小周天的方式在人體內運行流轉,與人體的先天之精凝練結合,化為(先天真氣)。
先天真氣也叫靈力,乃是修行的根基,萬法的根本!而一切的靈力,都來源於天地間的靈氣!
感受到這絲沁人心魄的靈氣之後,宇文辰逸心裏禁不住一陣大喜,任督二脈中的那一絲清涼,立馬消失得無影無蹤,連在他身前彙聚而成的靈氣,也瞬間煙消雲散。
宇文辰逸知道自己走心了,打坐煉氣,心不可動,心動則氣動,氣動則氣散,連忙收斂心神,再次凝神靜坐,片刻之後,天地間漂浮的靈氣,又再次彙聚在了他的身前。
隨著心法的引動,一絲絲飄蕩的靈氣,被引入到了氣海丹田內,在他的任脈內緩緩的流動了起來,宇文辰逸心中無喜無憂,凝神靜氣,繼續引導這一絲靈氣在任脈內緩緩行進……
任脈穴位甚多,經脈走勢卻是筆直的一條,十分的簡易,宇文辰逸用意念引導這一絲靈氣,沿著經脈,一個穴位,一個穴道的緩緩流動。
當這一絲靈氣,沿著任脈上行到頭頂的百會穴,再下行到口腔上顎的齦交穴時,竟然化做了一口甘甜的“精津”流進了他的嘴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