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我要講一個故事……”
“1945年,中日抗戰剛剛結束那年,一個男孩出生在黑龍江一個小村莊。他是遺腹子,打從一出世就沒有見過父親,母親獨自一人含辛茹苦將他養大。梅林鬆這個由父親親自取的名字就是他和父親之間唯一的聯係。”
“可是這條小村的村民們不僅不幫助這對孤苦伶仃的可憐母子,反而時常欺辱排擠他們。最後母子不堪百般欺淩,搬到了城裏,母親一邊辛苦打工養家一邊供養兒子讀書。最後兒子雖然如願考上了好學校,但母親也積勞成疾,鬱鬱而終。”
歐揚手中拿著的是他在網上找到的那篇雜誌專訪,他將文章開頭大概念了一遍,然後說:“這段童年往事與任鵬飛的描述大同小異。但令我不解的是,東北人向來以熱情友善、守望相助著稱,尤其農村人性情樸實,村民們為什麼會如此聯合一致地欺負一對孤兒寡母?其中必定隱藏了什麼特殊理由,比如,是不是孩子素未謀麵的父親由於某種原因,招致全村人的極度憎恨,才導致村民集體遷怒於他們母子?”
歐揚沒有回答自己的問題,反而拿起專訪繼續念下去:“梅林鬆38歲時前往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深造,一年後回國,再一年後於40歲時創作了《雲海鋼琴協奏曲》,從此在國際上一鳴驚人。”
“這段經曆也有多處疑點。早稻田大學雖然是日本享負盛名的一流綜合性大學,但音樂並非其強項。梅老師38歲時在國內已經小有名氣,以他當時的能力完全可以選擇更好的專業音樂學院,為什麼他一定要去早稻田大學?”
“而且所有相關報道都隻提及老師一年後回國而未曾提及畢業,事實上一年時間並不足以完成學業,那麼梅老師確實沒有畢業而是肄業的?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令他不惜舍棄學業倉促回國?”
“任鵬飛曾經評論《雲海鋼琴協奏曲》說這部作品反映了異鄉遊子的悲痛思鄉之情。如果說老師在日本留學期間創作這部作品的確可以說是寄情於曲,可是已經回國一年後才創作一部遊子思鄉的作品,時間上未免有些奇怪,而且樂曲蘊含的情緒為何如此悲痛欲絕,其中究竟灌注了老師怎樣的心境?”
歐揚一口氣拋出數個看似互不相關而且微不足道的問題。三人沒有出聲打擾,他們清楚歐揚絕對不會說些無用的廢話。
歐揚深深呼吸了一口氣,拿出了另一張紙,上麵打印著一份日本報紙,時間正是梅林鬆留學日本的那一年。報紙角上有一篇豆腐塊大小的報道,旁邊已經翻譯成了中文,內容大概是中國知名的青年鋼琴演奏家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與已婚的文學係女教授蒼井竹交往甚密,疑似不倫之戀雲雲。
“光看這份小報的字麵內容,大概隻會當成炒作緋聞的花邊新聞罷了。事實上,日本大眾對於大學女教授和中國留學生的婚外情興趣缺缺,因此這則消息如過眼雲煙一樣再也無人提及。但是我搜索了一下這位蒼井竹教授的資料,出現了讓我萬分驚愕的意外發現。蒼井是她婚後冠的夫姓,她的娘家姓是梅林,她的原名是梅林竹,他的父親名字是梅林森。”
“咦?!”聽到這個名字,三人再也按捺不住,齊聲驚叫出來。
“梅林家在當地也算有名的書香門第,梅林竹的父親梅林森是日本知名的漢語言研究權威,其叔也是亞洲著名的電影配樂家。我想現在不需要太多想象力,你們應該也能猜到吧。是的,梅老師的父親即是梅林森,梅林鬆的確是他父親親自為他取的名字,隻不過他其實並不姓梅,而是姓梅林,名鬆。”
“梅林森當年隻是一名剛入伍的年輕士兵,跟隨日軍部隊來到中國東北的戰場,就駐紮在黑龍江。由於家庭教養環境良好,比一般士兵的文化程度較高,所以很快擔任了小隊長的小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