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更新
加基因作物
20世紀,一種廣為人知的,被用來改良動植物,使之更加適於造福人類的基因技術,那就是轉基因,把一些優秀的性狀基因注入目標作物的遺傳基因內,使之獲得人類需要目標作物存在的性狀,這是人類在基因技術上的起步,了不起的邁進。後來,進入21世紀,幾十年的發展後,人類在該技術領域突飛猛進,甚至把手伸到了“神之領域”,開始重組基因“創造生命”起來,從最簡單的病毒、蛋白質病毒到簡單的單細胞細菌,到多細胞真菌、組織,甚至有的神秘組織聲稱……細思恐極。
但是,這些技術,被相關生物基因領域的權威普遍認為是不成熟的,成功率較低,風險極高,被認為邁的步子過大了,過於神秘,太多無法用科技詳細解釋的東西,也有損於學術廉潔。但是,退一步的,有一種新技術卻日趨成熟,那就是新世紀被提出的新概念——“加基因”。
這是介於上述兩種技術之間的一種新技術,隨著對於生物基因進一步解讀以及對活性蛋白質的功能的解析,對於目標作物增加一些有益的性狀,已經不能滿足人類的發展了,這時,馬裏斯副教授提出了一種概念:就是利用一種目標作物作為骨架,“摳”去相應的基因,更準確的說,是一個互相影響且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基因組。然後把相應的基因組再組合進原生物的基因去。請注意,此時重新加入的基因並不是單純的其他生物的基因,而是經過改良的,甚至重建的優秀基因,達到與目標作為原性狀翻天覆地變化的目的——這種概念,被教授稱為“加基因”,有別於“轉基因”又比“轉基因”這個詞彙更加洪亮。經過數十年的技術豐富,許多作物已經達到了這種概念最初的目的。
比如說這種被帶到土星實驗繁殖的主食類——“加基因 麥”從外觀照片已經完全看不出來這是基於小麥這種作物骨架被製作出來的植物:高大的植株更像是玉米,的確是有玉米相關基因的加入;而生長周期短,據科技公司的介紹是采用了木薯和土豆的相關基因及其改良。而單個可以上千克的碩大幹胚乳,極高的光能利用率,耐旱性極高保水率驚人的性狀,則根本就被告知是商業機密,被推測是獨立性極高的重建基因。
這就是成熟的生物基因技術“加基因”已經在農業廣泛運用,但是人工光合作用的技術已經興起,農業和工業之爭,將在種植園和工廠之間拉開帷幕。
生物質電腦
這種概念,是區別於初代非生物質電腦而提出的。非生物質電腦,簡單來說,是指使用矽片半導體作為存儲和計算信息單元的計算機,是20世紀末21世紀上半葉使用的計算機硬件構成基礎。隨著技術的發展,電腦從占用170平方米、數十噸龐大的存在,變成了一手盈握小巧便利的靈巧之物。當然,同時伴隨著計算能力、電腦效能以及軟件方麵的突飛猛進,以及人和市場要求的提高,現有的概念迎來了天花板和瓶頸,以及非生物質電子產品帶來的嚴重汙染也越來越不能被社會容納,計算機領域亟待質的飛躍。這時,新世紀的一向技術站了出來,那就是仿生的生物質計算技術。
這種仿生的生物質計算技術,簡單通俗的解釋一下,是這樣的:比如說人類,人類體內的每一個細胞,每時每刻,都是在處理信息的,和計算機的計算單元不同,它們通過生物電和化學物質傳遞信息,利用DNARNA蛋白質多肽糖等物質存儲和處理信息。這和通常電腦的原理是完全不同的,而且潛力驚人,存儲容量和運算速率完全和傳統電腦不是一個數量級的。隨著時代的進步,簡單的有機“電腦”在培養皿中被製作出來,後來越來越複雜,到了蛋白質——DNA,簡單多核的聯係模式,直至跨上了一個新台階——細胞化生物質電腦。
這也多虧了加基因技術的進步。利用作為骨架的目標細胞,加入了各種被特化甚至製造的基因,利用生物工程使之變成了一個高性能的CPU,甚至這種硬件還可以自帶不少有用的軟件,支持自我更新和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