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牙頓悟道,“術士的話目標簡單,就一個追求,長生不死!”
我打了個響指,“對了!隻能是為了長生。”
我們慢慢的登上高台,期待著會見到什麼?
一口打開的石棺,棺材板掀翻在地上!而棺材的旁邊躺著一具穿著華麗服飾的屍體,不過早已腐朽,隻剩下了枯骨。
大牙握著漢劍警覺看著,低聲說道,“看來那個術士,已經躺在棺材裏了!”
我說道,“恐怕早就成了枯骨了!”
“是空的!”我驚訝的說道,“怎麼能是空的!術士沒躺在裏麵!”我站在石棺旁目瞪口呆的看著。
大牙說了一聲壞了,“不會這家夥已經長生不死了吧!”
我說道,“不可能,躺一躺石棺就能長生不老,那地上這個人,還不早成仙了!你現在看看都成白骨一堆了!更何況這是人家的祖地呢!”
我和大牙掃視四周,沒有什麼發現,周圍空空如也,山體大牙拿漢劍試了試似乎是實在的,並非偽裝。
大牙還是不相信裏裏外外又找了一轉。
我趁他找的時間,查看地上的這具屍體,這應該就是周朝的先祖了!個頭偏於矮小,看這樣子有一米六左右,身著華麗的服飾,上麵還秀著一隻鳥,色彩絢麗,並非我們想象中的龍,在三朝時代,流行著鳥類崇拜,並非秦朝開始的龍崇拜!但是這具枯骨並未戴冠,這就有些奇怪了!冠代表著自己的等級與地位,商朝打敗夏朝,分封天下,周朝被分封至邊界,用來抵禦匈奴,跟後來的秦朝很相似!
隨著姬氏一族的強大,漸漸萌生奪位字心,而為了一舉成功足足準備了九年時間,而真正的戰鬥隻有兩個月。
消除後患階段(掃除後顧之憂)公元前1055年,周文王姬昌出兵伐犬戎,次年周文王姬昌出兵伐密須
剪除羽翼階段(切斷商朝與其西邊屬國聯係)公元前1053年,周文王姬昌出兵攻黎,次年周文王姬昌出兵攻邘,第二年周文王姬昌出兵攻崇。
軍演試探階段(試探人心向背及攻商可能)公元前1048年,周武王觀兵於孟津
牧野決戰
公園前1046年1月26日,周武王親率戰車三百乘,虎賁(精銳武士)三千人,以及步兵數萬人,出兵東征。同年2月21日,周軍抵達孟津,與庸、盧、彭、濮、蜀、羌、微、髳等部族會合,聯軍總數達4.5萬人,不少方國的國君親自趕來。27日清晨,周武王誓師。28日拂曉,聯軍進至牧野。兩軍交戰,奴隸倒戈,商軍大敗,紂王逃回朝歌。數日後紂王在鹿台自焚。
隨後聯軍兵分四路,向東南方進發,去征討商的殘部和忠於商的方國。剩下的商軍由於後方根據地已經失掉,前方又處於敵對夷人的包圍下,實為兩麵受敵,經過激烈戰鬥,也大部被擊潰。史稱周軍驅逐商朝大將蜚廉(即後世傳說中的黃飛虎)於海濱而殺之,可見戰線已經拉長到了東海。
不到兩個月內,主要的戰鬥已經結束。四月中旬。武王在商都建立祭室,向列祖列宗告捷。
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封神演義》,就是根據真實的曆史背景加以神話故事改編而成,對於商紂王帝辛的更是一貶再貶。
但是曆史上真正的帝辛並非演義所描述昏庸無道,帝辛天資聰穎,聞見甚敏,才力過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撫梁易柱之力,深得父皇帝乙歡心。帝辛繼位後,重視擴張領土,發兵攻打東夷諸部落,把中國疆域勢力擴展到江淮一帶,國土則擴大到今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沿海。
在經曆了“九世之亂”之後,到了帝辛即位時期,已日薄西山,積重難返,麵對強大的諸侯國——周國,是無力對抗。
而帝辛的所作所為並非無的放矢,信天命、用奸臣、施暴政、用酷刑、不聽勸諫、絲毫不將周國放在眼中。
司馬遷在《史記卷三·殷本紀第三》中寫道:紂王“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樂,嬖於婦人,愛妲己,妲己之言是從,北裏之舞,靡靡之樂;百姓怨望而諸侯有畔者,於是紂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而用費中為政,費中善諛,好利,殷人弗親,紂又用惡來。惡來善毀讒,諸侯以此益疏。
曆史是由勝利者來寫的!我們不好辯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