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看到秋天南飛的大雁排成“V”字形飛行時,你可能想知道,到底什麼樣的科學常識才能解釋他們的這種飛行方式呢。當每一隻大雁扇動翅膀飛翔時,它會使身體上升到另一隻大雁緊跟其上的高度。為了排成“V”字形飛行,整個雁群至少要用比自己飛行的方式多飛70%的航程。
由此可以想到,朝著同一個方向共同努力或者有集體感的人們,可能更快或更容易到達目的地,因為他們是在另一個人的推動下前行的。
當有大雁放棄“V”字形獨自飛行時,它會發現單獨的飛行十分緩慢而費力,很快,它又會回到隊伍中去,利用前麵的大雁的帶動力而加快飛行速度。
如果我們有大雁的這種集體觀念,每一個人便也可以跟著前麵的人朝著同一方向共同努力。
當帶頭的大雁疲倦時,它會向後旋轉翅膀,另一隻大雁就會迎頭頂上,代替它的位置統領著雁群繼續飛翔。
無論對人們,還是對南飛的大雁來說,輪流做很費力的工作都是非常明智的。並且後麵不斷的雁叫聲,能鼓勵前麵的大雁保持飛行的速度。
當我們人類工作時,後麵的人又給了衝鋒在前的人什麼信號呢?
最後——也是極其重要的一點——當有大雁生病或是受到槍擊不得不掉隊時,總有另外的兩隻大雁離隊,去幫助並保護這隻大雁。它們會和這隻受傷的大雁在一起,直到它能再度飛翔或者死去,才會重新起飛,或者是跟著其他的雁群飛行,直到最後趕上自己的隊伍。
如果我們也有大雁的這種集體觀念,我們就會像它們一樣相互鼓勵、相互幫助,行事將事半功倍。
團結就是力量,這無論對於社會還是個人來說都是毋庸置疑的。一個人再強,能力也是有限的,總會有力不從心的時候。而一個團結的集體則能使每個人的能力都得到充分的發揮,並凝聚成一種不可戰勝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