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從哪裏來?地球上的水從哪裏來?地球為什麼會有磁場?地球外圍的大氣層是怎樣形成的?大陸、大洋板塊怎樣變化才形成地球今天的模樣,其變化的推動力是什麼……對於地球諱莫如深的身世之謎,我們隻能探索。
地球身世之謎——究竟是誰創造了世界
孕育人類及其他生命的地球是如何形成的?長期以來,人類一直在通過各種途徑尋求著這個問題的答案。早在18世紀,法國生物學家布封就用他的彗星說指出了上帝創世紀這個神話傳說的不合理性。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對地球成因的研究也將不斷深化,人類用很多科學方法提出了許多更為合理的解釋。目前對於地球成因的解釋已經有四十多種,每種說法都各有千秋。
彗星碰撞說
支持此說的人認為很久很久以前,一顆彗星進入太陽內,從太陽上麵打下了包括地球在內的幾個不同行星。
該學說在1749年由戴維·勞普以及約翰·塞普柯斯基提出。
隕星說
1755年,康德在《宇宙發展史概論》中提出了這一學說,他認為隕星積聚形成太陽和行星。
宇宙星雲說
1796年,法國拉普拉斯在《宇宙體係論》中提出宇宙星雲說。他認為星雲(塵埃)積聚,產生太陽,太陽排出氣體物質而形成行星。
雙星說
這種說法認為除太陽之外,曾經有過第二顆恒星,行星都是由這顆恒星產生的。
行星平麵說
讚同這種說法的人認為所有的行星都在一個平麵上繞太陽運轉,因而太陽係才能由原始的星雲盤產生。
衛星說
該說認為海王星、地球和土星的衛星大小大體相等,也可能存在過數百個同月球一樣大的天體,它們構成了太陽係,而我們已知的衛星則是被遺留下來的“未被利用的”材料。
塵埃聚集說
塵埃聚集說認為原始地球是宇宙中的塵埃通過不斷增多聚集,從而形成了地球以及其所在太陽係中的其他星球。
在以上眾多的學說當中,康德的隕星假說與拉普拉斯的宇宙星雲說,雖然在具體說法上有所不同,但二者都認為太陽係起源於彌漫物質(星雲)。因此,後來把這個假說統稱為康德-拉普拉斯假說,而被相當多的科學家所認可。
但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發現“星雲假說”也暴露了不少不能自圓其說的新問題。如逆行衛星和角動量分布異常問題。根據天文學家觀察到的事實:在太陽係的係統內,太陽本身質量占太陽係總質量的99.87%,角動量隻占0.73%;而其他八大行星及所有的衛星、彗星、流星群等總共占太陽係總質量的0.13%。這個奇特現象,天文學上稱為太陽係角動量分布異常問題。星雲說對產生這種分布異常的原因顯得“束手無策”。
另外,現代宇航科學發現越來越多的太空星體互相碰撞的現象。1979年8月30日美國的一顆衛星拍攝到了一個罕見的現象:一顆彗星以每秒560千米的高速,一頭栽入了太陽的烈焰中。照片清晰地記錄了彗星衝向太陽後被吞噬的情景,十二小時以後,彗星就無影無蹤了。
既然宇宙間存在天體相撞的事實,那麼,布封的“彗星碰撞”說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於是新的災變說應運而生。
今天,關於地球的起源學說雖然已經有四十多種,人們對地球起源的認識也在這些曲折變化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地深化,但地球是怎樣形成的,仍是一個謎。
地球比金星幸運——地球的勝利
地球與金星的生命爭奪戰
如果給我們一個原始的地球,那麼所有現在的生命都幾乎無法生存。可以說,是一代一代的生命支撐起今天的藍天白雲。在地球40億年的生命進程中,無數存在過的生命的屍體構成了我們立足的基石。
這麼說並不過分,因為在我們腳下的土地中,含有大量的碳酸鈣,著名的喀斯特地貌就是最典型的碳酸鈣地貌,它們能夠被雨水侵蝕出諸如桂林山水那樣的美麗風景。這當中,碳酸鈣就是生命的屍體,否則它們就是二氧化碳。因為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是不能被無機物吸收的。
假如地球上沒有生命,那麼它就是一顆充滿二氧化碳的星球;或者說,地球上曾經有過的二氧化碳是今天的20萬倍。這就意味著,地球早期的氣溫比現在高100多攝氏度。在太陽係裏,最有可能擁有生命的,除了地球就應該是金星了。因為它的大小和地球幾乎完全一樣,也就是說,它的引力和地球一樣。水的存在條件,金星上也應該都具備。也許,金星就是一個備用的地球,這在宇宙中大概是不多見的。也許就是因為同時有地球和金星這兩顆幾乎完全相同的星球,最終在太陽係出現了生命。當然,最終的幸運屬於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