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難以破譯的地球密碼(4)(1 / 3)

羅布泊——幽靈般的遊移湖

羅布泊在我國新疆若羌縣境內東北部,位於塔裏木盆地東部的死亡地帶——羅布荒漠腹地。那裏曾是一個湖泊,海拔780米,麵積約2400~3000平方千米,因地處塔裏木盆地東部的古“絲綢之路”要塞而著稱於世。

最早到新疆考察的中外科學家們曾對羅布泊的確切位置爭論不休,最終不但問題沒有解決,還引出了爭論更加激烈的“羅布泊遊移說”。此說是由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提出的。由於羅布泊來去不定,所以斯文·赫定給它起了個名字叫“遊移湖”。斯文·赫定認為羅布泊存在南北湖區,由於入湖河水帶有大量泥沙,沉積後抬高了湖底,原來的湖水就自然向另一處更低的地方流去,又過許多年,抬高的湖底由於風蝕會再次降低,湖水再度回流,這個周期為1500年。

雖然有一部分人對斯文·赫定的這一觀點表示認可,但對此提出質疑的反對者也不在少數。近年來,我國科學家根據對羅布泊的科考結果,也對羅布泊遊移說提出了質疑和否定。然而對這一問題的爭論,使人們對羅布泊這個幽靈般的湖泊,更加感到撲朔迷離。因此羅布泊是否遊移的問題在世界學術界引起廣泛爭論。現在又有人提出羅布泊並不是遊移湖。他們認為:曆史上羅布泊一直是一個經常有水停積的湖泊,隻有形狀大小的變化,並無遊移和交替的可能。

經一些考察隊員考察後得出:從高度上看,羅布泊和它南麵的喀拉庫順湖都是平原中局部陷落的小窪地,羅布泊要更低一些。羅布泊最低處為778米,與其相鄰的喀拉庫順湖最低處為788米,兩者相差10米,水往低處流,不大可能發生羅布泊倒流喀拉庫順湖的現象。

羅布泊科考隊在考察中還看到,幹涸的湖底都是堅硬的鹽殼,用鐵錘都很難敲碎,風的吹蝕作用並不容易讓湖底重新降低。因此羅布泊是一個南北“遊移湖”的提法是不符合實際的。

有人又提出了“盈虧湖”說。1905年~1906年,美國學者亨延頓到羅布泊地區調查。他從氣候變化對環境的影響出發,提出了羅布泊是“盈虧湖”的說法。即羅布泊是隨著氣候濕潤和幹燥而擴大或縮小,認為現在的羅布泊是經過幹濕變化保留下來的。

羅布泊地區從北向南依次有三個相對獨立的窪地,北為羅布泊,中間是喀拉庫順湖,最南麵是台特瑪湖,羅布泊最低。自東而來的塔裏木河和孔雀河是這片窪地最主要的水源,兩河下遊地勢平坦,曆史上曾多次分別改道與河道合並,有時從北、有時從南注入羅布泊。由於泥沙沉積和洪水經常性地泛濫,以及不斷形成新的支流和湖沼等原因,最終影響了羅布泊作為終端湖的位置和水量的變化。

1972年後,羅布泊的最後一滴水也消失了。塔裏木河和孔雀河下遊分別斷流320千米和400千米。曾經水波蕩漾的羅布泊已經成為曆史。這個荒漠中的湖泊在百年來引起了國際上學者如此多的關注,並對其是否“遊移”提出了很多觀點,但長期以來一直沒有一個統一的結論,這也成為了一個未解的謎團。

死海會死嗎?

正在消失的“地球肚臍”

死海是世界上最鹹的湖,人能夠漂浮在死海上讀報紙,它的水質大約比一般海水鹹十倍,且越到湖底鹹度越高,在深水中達到飽和的氯化鈉沉澱為化石。一般海水含鹽量為35‰,死海的含鹽量達230‰~250‰左右。在表層水中,每千克的鹽分就達227~275克,所以說,死海是一個大鹽庫。據估計,死海的總含鹽量約有130億噸。在這樣的水中沒有動植物,魚兒難以生存,岸邊也沒有花草,人們所以稱之為死海。但近年來科學家們發現,死海湖底的沉積物中有綠藻和細菌存在。

被稱為“世界之窪”的死海,是世界陸地的最低點,因此有“地球肚臍”的別稱。這樣低窪的地形形成內流區,而且這個地區常年幹旱少雨,流入的河水蒸發,濃縮了流入的鹽分,形成了高濃度的鹽湖。死海水麵的高度雖然在許多地圖上標明是海平麵以下392米,但那是20世紀60年代的數據,現在死海水麵的實際高度是海平麵以下412米。死海曾長達75.6千米,現在隻有54.7千米。這個數字說明,死海的水麵從過去到現在一直都在以一定的速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