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茶葉的國家,當我國開始有農業的時候,我國人民就已經開始使用茶葉,不過大家知道嗎?最初的人們先是認識到茶葉的藥用價值,而忽略了它的飲用價值。
我國有很多關於茶的文獻記載,在唐代以前,“茶”稱為“荼”。《詩經》中說:“誰謂荼苦,其甘如薺”。“采荼薪樗,食我農夫”是對當時人們使用茶及飲茶的真實寫照。西漢時期,我國開始將茶作為飲料,到了三國時期,江南飲茶已成為一種生活習慣,名醫華佗曾說過:“苦茶久食,益意思。”晉朝的杜育寫了《香茗賦》是當時關於飲茶的佳作。後來出現了我國第一部關於茶葉的專著——《茶經》,《茶經》的作者是陸羽。
慢慢的飲茶不單單再是一種行為,而逐漸變成了一種文化,在《茶錄》中大談茶文化的蔡襄便是一位著名的品茶名家,飲茶逐漸成一件雅事。在《玉壺春》中有這樣一句詞:“早晨起床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茶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
現在在世界上,茶、咖啡、可可被稱為世界上三大飲料,許多人都在飲茶。
茶葉
茶葉是在唐代傳到國外的。
鬥茶圖
當茶葉第一次傳入歐洲時,歐洲人還不知道如何利用,隻是把它當做標本保存。1657年一位法國醫生著文稱中國的茶葉為“神草”,說可以和聖酒仙藥相媲美。直到18世紀,歐洲人才開始拿茶葉做原料。1684年,一位叫波波夫的俄國人,從我國偷運茶葉,並輸出了一批茶葉工人,在國外隨之出現了第一個茶園。
我國是茶葉出口量最大的國家。但到了現在,許多國家都廣泛種植茶葉,尤其是日本、韓國與中國形成了鼎足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