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異草(1 / 2)

九死還魂草——卷柏

植物大都喜歡生長在水分充足、土壤肥沃的地方。可是,有些植物卻偏偏喜歡安身在人跡罕至的荒山野嶺的峭壁上、沼澤畔、荊棘叢中。有些貴重的藥材,生長的地方就更偏僻了,像能治跌打損傷的“九死還魂草”,生長在高高低低的亂石山上,石頭棱角銳如刀尖,連生命力頑強的青苔都難生長。自然,要想采到它,也十分不易。

九死還魂草有學名叫“卷柏”,是一種多年生直立草本蕨類植物,高5厘米—15厘米,莖棕褐色,分枝叢生,扁平狀,淺綠色。它具有極其頑強的抗旱本領。在天氣幹旱的時候,小枝就卷起來,縮成一團,以保住體內的水分。一旦得到雨水,氣溫一升高,卷縮的小枝會平展開來。所以叫作“九死還魂草”。

植物的含水量各不相同。水生植物含水量常達98%,沙漠地區植物有的隻達6%,木本植物的含水量約為40%一50%,草本植物含水量約70%—80%。而卷柏,含水量降低到5%以下,仍然可以保持生命。有人曾做過這樣的試驗:把卷柏壓製成標本,保存了幾年,拿出來浸在水中,當溫度適宜時,它竟又“還魂”,開始生長。

卷柏不僅是一種觀賞植物,而且還是一種名貴的藥用植物,是收斂止血劑,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性出血症和刀傷。

食蟲植物豬籠草

世上多是動物吃植物,但豬籠草卻以食動物為生。它從葉端上巧妙地長出一個好像豬籠般的小囊,囊裏泌出芳香的粘液,當嘴饞的甲蟲、螞蟻、蜘蛛等小蟲爬入時,囊上的蓋子便把它們關閉起來,然後慢慢地加以消化吸收,變成了植株自身的營養。這種特殊的結構,專家稱之為昆蟲的“死亡陷阱”。

全世界食蟲草本植物約有50多種,以豬籠草為最大宗。它株高盈尺,葉片橢圓,附有卷須,葉色淡綠,質地厚實,每棵常能長出細如小指的捕蟲囊七八個,皮色赭赤,傾垂於葉下,顯得異常奇趣。到了秋天,還會綻開一串串像麥穗般的小花,初開時紅色;繼而轉為紫色,清香四溢,格外誘人,如用來泡茶可助人清熱養顏。豬籠草在野生狀態時,多生於山溝半陰半陽的潮濕地帶,經人工栽培後才逐漸變成可供觀賞的奇花異卉。

豬籠草原產於亞洲南部和澳洲北部。我國海南島、雷州半島和珠江三角洲也有它的芳蹤。

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傳入歐美種植。美國的花藝界人士認為,豬籠草不必施肥生長良好,故以“無憂無慮,無欲無求”作為豬籠草的花語。

吃蟲草還有瓶子草、茅膏菜、毛氈苔、捕蠅草等植物,都能捕捉昆蟲,但最精巧、最複雜的當首推豬籠草。

彩色草

人們常見的草是綠色的,可美國洛杉磯植物學院的研究員培養出了紫色的、淺藍色的、黃色的和不同顏色相間的小草。最美麗的是一種綠色的草,它的上端呈鮮紅色,很像花朵。

長腿草

在南美洲有一種草,名叫卷柏。在幹旱季節,它的根能從地下跳出,整個身體卷縮成圓球狀。然後隨風滾動,於潮濕處紮根生長。遇到旱情,再尋新居。

咬人草

有一種小草叫蕁麻,牧民們稱之為“咬人草”。當你順手抓它(從下往上順毛捋)則不痛,逆手抓或撞上即奇痛難忍。“咬人草”莖上的螫毛,用以殺傷來犯的敵人而保衛自己。蕁麻為蕁麻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春發冬謝,通常高為50—150厘米,莖直立有四棱,全株密生螫毛,葉似大麻葉子。別看它其貌不揚,農牧民卻把它視為珍寶。如果有人遇到毒蛇咬傷,將新鮮的全株蕁麻搗爛取汁敷傷處,可迅速治愈;對於草原上常見的風濕性關節炎,尋適量蕁麻煎水洗患處,相當有效。

會跳舞的草

中國南方的山坡野地裏,有一種叫做“跳舞草”的植物。它能不停地搖擺跳動。在無風的天氣,隻要有陽光照射到它,它就像雞毛那樣跳動,因此,當地人也稱它為“雞毛草”、“風流草”。

跳舞草屬蝶形花科,學名山綠豆。它高約1尺,為奇數複葉,有小葉3片,前邊1片較大,後麵2片較小,它對陽光很敏感,一旦受到陽光照射,後麵的2片小葉就會迎著太陽舞動,恰似蝴蝶在花叢中飛舞,從朝陽東升一直舞到夕陽西下才停止,不知疲倦地舞動一整天。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