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的含義
創造,這個製造奇跡的搖籃,人類一直對它一往情深。為了深刻研究這個製造奇跡的搖籃,人們合乎情理地把人類一切活動分為兩個主要類別:再造性活動和創造性活動。
再造性活動占人類活動總量的絕大部分,它量大、麵廣,和絕大多數人休戚相關。在農業社會,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歸,春播、夏作、秋收、冬藏,年複一年,代代相傳。現代工業,各種工藝要求以技術法規的形式下達給操作者嚴格執行,最好做到產品與樣品一模一樣。
相反,曹衝稱象,阿基米德判斷金冠真偽,米開朗基羅完成“摩西雕像”,以及小女孩孟楊發明的兩麵敷有不幹膠的軟塑料薄片“軟圖釘”(一麵貼在黑板上,一麵貼教學掛圖),是不能靠查現成的“手冊”、“資料”或者“學習”所能完成,必須進行構思、求索才能實現,這就是所謂的創造性活動,就是依賴現有知識和經驗,不能直接完成,必須經過一定的變革和突破才能實現的活動。
創造性活動占人類活動總量的比例不太大,但影響很大;參與的人數不太多,但作用突出。
人類創造成果令人眼花繚亂,相互之間差異之遙遠又令人吃驚。它可能是一個新規律的發現,也可能是一首絕妙的好詩,還可以是競技場上克敵製勝的新招,甚至是一句人們聞所未聞的幽默話等等,在人類活動的任何領域,都找得到它的蹤跡。
正由於這兩種活動各有鮮明的特征,人們才不把它們混為一談。然而,它們畢竟是人類活動的兩個側麵,它們之間沒有鴻溝,相反,卻存在一大片中間地帶,即各種再造性活動可以增加創造性色彩,這樣就會給平淡無奇的平凡活動注入可貴的活力。日本有的汽車螺栓將尾柄製成內凹圓窩,既不影響使用,也不影響美觀,卻節約了材料。有人測算一輛旅行車的螺栓這樣處理後,重量幾乎可減輕50千克左右,即可多載一人,節能的效益顯著。小小的改進,明顯的效益,這僅是問題的一個方麵,更重要的是這個中間地帶是通往從事創造活動的橋梁,多少個傑出的創造者都是通過這個橋梁最後取得了輝煌的業績的。
創造的本質是反傳統的,往往是對習慣的挑戰;同時又是繼承與借鑒,新成果要吸收原來體係中積極合理的成分,拋棄陳腐落後的東西,在這個基礎上向前發展。因此,創造——這種推陳出新的活動,不是簡單的徹底割裂,而是科學的揚棄。
同時,我們可以發現,再傑出的創造性成果,在曆史的檔案裏都可以找到它的“雙親”。因此,所謂的獨創問題,實質上是推陳出新的一次飛躍。
事物往往有兩重性,炸藥可以開礦築路,也可以用於戰爭。怎樣評價這項發明呢?這類問題要看它的主導方麵。它開礦築路造福於人類,是它的主導方麵。至於戰爭,也有正義與非正義之分,而且它本身並不是引起戰爭的因素,隻是戰爭的手段,沒有它,戰爭照樣進行,隻是方式不同。因此,它對人類社會起推動作用是主要的方麵,所以炸藥的發明屬於創造的範疇。
綜合起來,創造就是人類運用智慧進行推陳出新,使事物發生性質突變,生產人們所需要的“前所未有”的物質產品與精神產品,從而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活動過程。它是一種極其複雜的高級的勞動形式。我們通常所說的發現、發明、革新、創見、創作等分屬於不同領域、不同類型的創造。
創造力
既然創造是一種最高級的勞動形式,那麼,從事創造活動的人們就必須具有最高層次的能力,即創造力。因此,我們在了解創造力之前,首先要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