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購物的學問
一、花錢購物的學問
以最少的付出換取最大的“效用”,這是花錢購物的最高經濟原則。
花錢購物應該有一定的計劃性。每個家庭都應該有遠期、中期、近期的打算,先擬好支出項目,編訂預算。在編定預算時,應量入為出,隻能開支已有或確有把握的收入,而且應留有餘地。要反複地考慮,妥當安排吃、穿、住、用、贍養、教育、文娛、交往、儲蓄等生活費用的比例,對全家共同需求和個別需要作統籌安排。從安排次序講,一般要首先保證全家的吃住,保證盡到贍養之資,保證子女的教育費用,安排好婚嫁事宜,然後才是娛樂、發展費用。從安排重點講,穿的多想到青年,尤其是女孩;吃的方麵多想到幼童和老年人,當然,中年夫妻也不能太“苦”了自己。
從具體購物來講,應根據家庭的實際需要,仔細考慮購物的品種、數量、質量,購物的時間、地點、購買方法等,避免衝動性購買,就目前絕大多數家庭來講,牙膏等生活日用品宜選用質量高的,炊具、臥具等直接關係到家人身體健康的,可以講究一些。為了豐富家人的業餘生活,也要舍得花錢買一些書報和體育用品,而對電器、化妝品,則宜選購適用的,不必隻追求高級的。對每種商品的功能,可以分析一下,有些高檔商品比一般商品價格高幾倍,而其效用並高不了多少,就不必花那麼多錢去買。進口貨也比國產貸貴得多,質量卻相差不大,有些進口產品零配件和維修都較困難,所以,一般情況下,還是選國產的為好,有時選用本地的更好。
有些廠家和商店,為了鼓勵買主大批采購,往往提供折扣或附贈物品的優待,有的甚至主動為買主服務,搬送貨物到家。這樣,好處固然很多,但也要考慮家庭的經濟能力和需要,物品的貯存性和有無貯存性設備,否則錢沒少花,東西卻由於保管不當遭到毀損,形成浪費。
要滿意地選購到你所需要的商品,除了靠平日細心觀察外,還要憑經驗的結果,向書本和他人學習。
二、買便宜貨的學問
所謂便宜貨,廣而言之,就是價格低廉的商品。狹義地講,是由於商品本身或者商店經營的某些原因而降價處理的商品。以較少的錢買來自己急需的東西,當然應該。但是,有的人隻看見價格便宜,往往買後很久用不上,或者根本用不上,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所以,在購買便宜貨時,請注意以下幾點:
1.弄清商品便宜的原因,然後有針對性地購買。有的商店由於流動資金暫時短缺,為了扭轉這種局麵,就將部分商品優惠或讓利銷出,還有的商店為了加快資金周轉,把一些過時的商品作季節性的處理,這些商品質量並不壞,也不影響美觀和使用,而價格又便宜得多,買了很合算。有的處理品是由於商品出現破損,購買時要看破損是否能修複,是否影響美觀,是否是關鍵部件,電視機壞了顯像管,自行車斷了三角架,顯然都不能使用了。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商店為了推銷積壓滯銷品,打著“削價”的幌子以拉攏顧客,實則原價未動,招牌上未寫明“原價”,“現價”的處理品多屬此類。遇到此類情況,千萬不可上當。
2.“有錢不買半年閑”。有需要時才買,否則很可能會幹出貌似節約,實則浪費的傻事。我們要使手中有限的錢發揮盡可能大的作用,取得盡可能好的經濟效益,在購買商品時,應當避免見什麼便宜就買什麼,聽什麼降低就買什麼的情況,盡量減少所購物品的積壓閑置,以致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3.請注意所購物品效用的“臨界點”。電視機,電冰箱,手表等物品在開始較長一段使用過程中,效用雖會逐漸降低,但不明顯。當用到一定的時限時,效用會迅速下降,這個時限就是物品效用的“臨界點”。超出物品效用“臨界點”的物品,雖還不算報廢,但物品使用起來非常不順心,而且毛病不斷。
三、怎樣選擇商品的最佳購買期
當你購買商品的時候,不能“見啥買啥”、“想啥買啥”,而應該把握商品的最佳購買期。具體說來,可從以下三個方麵去把握:
1.從供求關係和價值規律的變化來選擇最佳購買期,任何商品都有它的生命周期,都受價值規律的支配。同一商品,剛開始生產時價格貴一些,質量也可能不穩定,還供不應求,這時,如果不是急需,就不必去搶購。過一段時間,生產得多了,價格降低了,質量也比較穩定了,再去買也不遲。例如,有些蔬菜剛上市時很貴,過不了幾天價格就會大跌,精明的人,一般不會花大價錢去買所謂“時鮮貨”。
2.從季節規律中選擇最佳購買期。季節規律就是商品的“春一夏一秋一冬”的規律。任何商品都有其季節屬性,迎季選購是商品的最佳購買階段,因為商品的提前購買,可以提高商品的使用效益。
8.從時間規律中選擇最佳購買期。時間規律就是商品整日銷售中“上午一中午一下午”的規律。誠然,作為商店,從開店到閉店,經營應是“善始善終”,但也存在時間規律。一般說來,上午的特點是新商品多,貨比較齊全,營業員精力充沛,便於挑選;中午顧客擁擠,營業員換班就餐;下午商品的品種可能差不多,但同類商品的型號、規格就不一定齊全了。同時,營業員站了一天櫃台,疲倦感增加,熱情和耐心都會不如上午。因此,上午是最佳購物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