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禮儀常識(8)(1 / 3)

賀信、賀電是向對方表示祝賀、讚譽的禮儀文書,常用於集會、節日、慶典、竣工、就任、壽辰等場合或事情。現在,社會交往日益頻繁,人際關係的重要性日益被人們所認識。人際之間經常通過某種形式,相互勉勵,相互支持,甚至一個小小的問候,都可以產生加深友誼,聯絡感情,溝通思想、消除誤會的作用。賀信、賀電正是這種聯係情誼的紐帶。所以,它已經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常用文體。

賀信、賀電的格式。一般有標題、稱呼、正文、落款組成。標題“賀信”或“賀電”寫在第一行中間。

稱呼,寫在稱呼下麵一行,要頂格,並加冒號。

正文,另起一行,空兩格開始寫起。正文通常寫對方所取得的成績,及其意義作用等。如果是會議,可寫會議召開的意義、必要性等。如果是壽辰,可寫其貢獻、品德等。然後表示祝賀、讚揚、學習等。全文以祝願的話結束,如“祝××××圓滿成功”、“祝××××取得更大的勝利”、“祝您健康長壽”等。

落款,在正文下麵靠右寫發信人、單位名稱和日期。

寫賀信、賀電,感情要飽滿、充沛;評價要實事求是、恰如其分;語氣要誠懇,熱情;語言要明快、通暢。

五、迎、送致詞和答謝詞

歡迎詞、歡送詞和答謝詞是隆重集會上迎送賓客時,主人對賓客表示歡迎、歡送的講話。答謝詞是對對方的款待表示感謝的講話。

歡迎詞、歡送詞和答謝詞的寫作格式,包括:標題、稱呼、正文、結尾四個部分。

標題,可以直接寫“歡迎詞”,也可以把致辭的時間、場合、迎送的人物寫入標題,如“在國慶招待會上的歡迎詞”、“在歡迎××××總統宴會上的講話”、“在告別宴會上的答謝詞”等。

稱呼,在標題下一行頂格寫,稱呼要寫明名字和職位。名字的寫法要注意對方的習俗。在職位後麵,一般還要加上“閣下”、“先生”、“同誌”等。為了表示尊敬,在稱呼之前還可以加上如“尊敬的”等詞語。

正文,一般可分為三段。第一段,寫時間、背景、場合、情緒和歡迎(送)的祈願等。如“今天,在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嘉賓雲集,歡聚一堂。我們××市××××交流會隆重開幕了。在此,我謹代表××××××並以我個人的名義,向光臨大會的各位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第二段是主體。主要寫:會議的目的、意義、願望,主人的態度、承諾,或寫所迎送客人的貢獻、作為,以及對客人的評價、讚賞等。第三段寫希望、決心、祝願等。如果是答謝詞,應當表示一下對主人的感謝。

結尾,用熱情洋溢的話語,或表示感謝,或表示祝賀,或表示歡迎(送),或表示惜別等,最後用“謝謝”結束講話。

歡迎詞、歡送詞和答謝詞的寫作要注重感情熱烈、尊重對方、講究禮儀、表達真切。由於是用在隆重場合的朗誦文稿,所以,文字要講究文采,句型較短,表述生動,更要注意連貫流暢,朗朗上口。

六、視酒詞、賀詞

在規格較高的正式宴會上,主人要致祝酒詞。在一般小型私人聚餐時,也要在飲酒之前說幾句表示祝福、感謝、希望的話,表達自己的心意。在宴會上,通過祝酒詞,可以進一步溝通感情,融洽氣氛,使宴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正式的祝酒詞一般有四部分:標題、稱呼、正文、結尾。

標題,可以隻寫“祝酒詞”即可。也可以在前麵加上在什麼場合等文字,如“在歡迎×××代表團宴會上的講話”。

稱呼。祝酒詞的稱呼往往要照顧全麵,還要更顯親切。稱呼按先外後內、先高後低、先女後男、先遠後近的順序排列,盡可能照顧周到。具體的寫法可參見本節“歡迎、歡送詞”。

正文,可分三部分寫。第一部分表示歡迎、歡送、問候、感謝等。第二部分是主體部分,要寫實質性內容。如雙方的合作、友誼,會談、會見的曆程、成果、發展,意義或對對方態度的稱讚、感謝等。還可以對對方的成就和一貫的友好態度等給以肯定和讚譽。第三部分寫祝願、希望。最後提議為×××××幹杯。

寫祝酒詞,要根據對象、場合、雙方關係的融洽程度,以及此前相關事務進展等情況考慮措詞。一般都應當顯示出熱情誠懇、感情充沛、隨和輕鬆的態度,如果能恰當地使用幽默的語言,更會使宴會氣氛更加輕鬆、活躍。但要注意對方的習俗、禁忌。祝酒詞雖然可以隨和自由,不那麼嚴肅、刻板,但輕鬆談笑中,仍要避免失禮、失態。

七、訃告、悼詞

訃告

訃告和悼詞是辦理喪事所使用的一種應用性文體。訃告也稱訃聞、訃文、訃音,是用來廣泛告知去世者的親戚、朋友、同事,甚至社會各界等的文體。訃告由去世者的單位、治喪委員會或親屬製發。訃告可以登報、張貼、送達。

訃告的寫法。一般性訃告標題寫“訃告”即可。公告式的訃告可在訃告之上寫上發布訃告的單位。如“×××同誌治喪委員會公告”等。

正文先寫逝者的身份、姓名、逝世原因、逝世的詳細時間、地點和終年歲數。第二部分寫逝者的生平。普通人士可以不寫。第三部分,寫開追悼會或遺體告別儀式的時間、地點。如不舉行儀式也需聲明。公告式的訃告往往還寫句表示祈願的話如“×××同誌永垂不朽”等。

訃告的落款寫發布訃告的單位名稱。如果是逝者家屬,應寫上姓名。還應在姓名後寫“哀告”、“泣啟”等,以示哀傷。

【例1】

訃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