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球動作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整個投球動作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因此,在初學保齡球的時候,最主要的動作環節就是從推球的動作開始的。在這裏介紹兩種推球方法。第一種是四步推球方法,以四步助走為例。在站立位置站定後,以右腳為起步腳,推球的動作是和右腳同時起步的。但要注意的是,當推球向前時必須正對著瞄準點,做直線的推球,而不是向左或向右的推球。第二種是五步推球方法,以五步助走為例。五步助走是以左腳為起步。第一步是一個輔助步伐,對推球動作沒有直接的作用,手臂和球並沒有任何的移動,也就是說手沒有推球動作。當第二步跨出的同時,才開始的推球動作。推球方法與四步推球方法相同。
一般初學者宜從四步助走推球練習開始,再逐步過渡到五步助走推球練習。但無論采用哪種助走推球方法,一定要切實注意手臂的平直推出,盡快修正不正確手臂推球動作。因此要加強基本練習,提高腳步步伐與推球的協調配合。
[四]擺動動作要領
保齡球的擺動動作,主要是依照鍾擺的原理,做一個前後的擺動。假設設定人體的肩膀是鍾擺的支點,保齡球是鍾擺的鍾錘,而手臂則是連接支點與鍾錘之間的一支連線軸。當在控製整個球的行進路線時,就等於做一個鍾擺,做一個重量下垂的前後擺動。我們知道,鍾擺運動的力長與速度成正比,就是說鍾擺運動的長軸的長度越長,球的力道也越大。擺動動作時要放鬆肩部與臂,避免肌肉緊張,利用球本身的重量去做直線的前後擺動,千萬不要施加任何力量在球上麵。對於初學者來說,整個擺動動作一定要力爭做到前後連貫一致的直線擺動。如果圖快或是以為力量大就是好球,那麼就會使球、手和腳步步伐的配合產生誤差,使身體失去平衡,投擲完球後身體會產生搖晃現象,破壞動作的穩定性,直接影響擊球的準確性。因此為了保證控製好球,保持身體的穩定和瞄準點準確,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在整個擺動過程中,手跟肩膀不可以搖晃,因為肩膀搖晃就失去準確性。
第二,手臂在擺動過程中,手肘絕對不要彎曲,因為手肘彎曲的話,球出手時所發生的旋拉力量就減少了。
第三,後擺不宜太高。因為後擺太高將使肩膀產生傾斜,手臂、肩膀和瞄準點,就沒有辦法形成一個90度直線關係,這種情形之下,你的投擲方向和瞄準點就會產生偏差,旋轉力量就會減弱。因此正確地後擺高度應該是自然高度,與肩膀同高。
第四,整個擺動過程應與瞄準點保持一種直線式的擺動方向。因為從推球動作開始,就是向瞄準點做一個推球的動作,所以整個擺動動作跟瞄準點應永遠是成一條直線的擺動。如果在這個擺動過程中加上一些力量或是腋不夾緊,就可能產生一些偏斜,從而導致投擲的球失去準確性。
第五,整個擺動的行進路線不能有停頓。因為如果稍有停頓就會變成一種分解動作。這種分解動作,必然使你在手臂上再加上一些其它力量,才能將球投擲出動。這種增加了其它力量的投擲球,整個行進路線一定會產生搖晃偏差,勢必影響投球動作的完美和準確。
因此,對於初學者而言,在練習擺動動作的時候,一定要把手臂輕鬆的舒展開來,結合推球動作,把球向下及向後直線擺蕩,做到連貫無間斷,充滿韻律感。
[五]助走步伐概念
助走步伐對初學者而言,必須要有四個基本概念。第一個概念是行進方式。所謂助走實際就是一種走步的方式,這種走步方式的特點是能夠保證球員的勻速行進速度,使球有一個平穩的加速度。第二個概念是跨步的距離。如果一個初學者練習打球,應采取較短的跨步距離,這樣容易使身體得到平衡,從而打出高質量的投球。第三個概念是行進的速度。行進速度跟擺動速度都不能太快或是太慢,兩者之間完全要能夠協調配合,達到一致。第四個概念是助步方式。不同的人應選擇不同的助走方式,助走步伐通常有三步、四步和五步。對於初學者來說,一般以四步的助走方式比較適合,因為四步的助走方式,可以跟擺動的四個動作要領完全地密切配合,所以,比較容易掌握和協調。
(六]投球動作方法
所謂投球動作(也叫放球動作),就是當球員滑行腳抵達犯規線前5厘米的位置時,球也同時做離手的動作。這個瞬間動作稱之為投球的動作。做投球動作必須配合節奏。要利用球的重力與自然向前滑行的步伐將球順勢的往前推出。在完成投球動作時應注意幾點:要注意保持身體的平衡,兩肩必須要始終與犯規線保持平行。手肘不能彎曲,手臂做一種垂直向前拋出的動作,手腕部分不可用勁或旋轉。
眼睛要直視設定的瞄準點,下顎切不可往上抬,因為抬起下顎將會影響投球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