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對曆史的拷問(1)(1 / 3)

曆史是一個充滿了神秘色彩的記事本,世間一切發生的事情必然要經過這個記事本的記載,才使得每個事件以及人物重新活靈活現地展現在後人麵前。正是由於這個記事本有這樣的特點,所以我們在追尋探求一些問題時,就要對曆史提出一些疑問。對曆史的拷問有助於我們更加了解曆史的一點一滴,對曆史的拷問也有助於我們更加方便地解開曆史上難以解開的謎團。

古羅馬遠征安息的大軍流落何處?

在曆史記載中有不少關於人類失蹤的實例,但是古羅馬遠征安息的大軍六千多人一下子突然消失,這在曆史上簡直就是個駭人聽聞的奇跡,那麼,這六千人到底下落何處呢?據史料記載,公元前53年,古羅馬帝國“三巨頭”之一的克拉蘇率領一支約4萬人的軍團向東遠征安息(法斯,今伊朗),但出師不利,在卡爾萊(今敘利亞的帕提亞)遭圍殲,克拉蘇本人被殺。他兒子普布利烏斯率領的第一軍團六千餘人拚死突圍成功。之後,這支突圍的羅馬軍團就從史學家們的視線中神秘消失了,成為古羅馬史上的一個謎團。《漢書·陳湯傳》中有過這樣的記載:公元前36年,北匈奴郅支單於攻占烏孫、大宛,威脅我國西域地區。漢武帝派都護甘延壽和都護副校尉陳湯出兵至康居,剿滅郅支單於。漢軍在康居見到一支奇特的軍隊,“土城外有重木城”拱衛,“步兵百餘人,夾門魚鱗陣,講習用兵”。西漢軍隊把這支軍隊降服後,又將俘虜的士兵全部收編。後來,西漢政府又在祁連山下設立驪蚠縣,安頓了這批俘虜的士兵。有人認為,這是證明這支軍隊就是卡爾萊戰役中潰退並失蹤的古羅馬殘軍的最好證據。澳大利亞專家戴維·哈裏斯對此進行了深入分析,他推斷這支奇特軍隊就是克拉蘇東征部隊的殘部。戴維·哈裏斯認為,當年克拉蘇東征部隊從帕提亞的卡雷突圍之後,輾轉各地。後來又突破安息東部防線,進入中亞,被郅支單於收編為雇傭軍。在公元前36年西漢與郅支之戰中被陳湯收降,帶回中國。經過對一些相關資料進行研究之後,戴維·哈裏斯推斷,驪蚠城舊址實際上就在今甘肅省永昌縣境內。有曆史學家認為,在古代的記載中,隻有古羅馬軍隊采用構築“重木城”防禦工事和用圓形盾牌連成魚鱗形狀的防禦陣式,據此,我們可以推斷這支軍隊可能就是卡雷戰役中突圍而出的普布利烏斯領導的羅馬第一軍團的殘部。甘肅省永昌縣漢代古城牆遺址另外,中國、澳大利亞和前蘇聯的一些史學家也對此進行深入研究,他們找到一張公元前9年繪製的地圖,根據地圖指示,確認驪蚠縣就是現在的焦家莊鄉者來寨。一個古羅馬軍團戰敗後神秘消失在華夏大地的故事,早已滲進中西文化交彙的曆史長河裏。1989年,部分中外學者將這一懸案與位於甘肅河西走廊的永昌驪蚠古城和當地一些高鼻梁、深眼窩、黃頭發的居民聯係起來,推測驪蚠古城乃是西漢時為安置流落到中國的古羅馬人所建,這些極具歐洲人外形特征的居民則是古羅馬人的“後裔”。那麼,中國和古羅馬遠隔萬裏,中間有荒原大漠和高山雪嶺橫亙相阻,根據史書記載,兩國之間從未有過交戰曆史,羅馬軍團何以能流落至中國西部的甘肅,是杜撰,還是真實的曆史?有人認為,這麼多外貌特征像歐洲人的當地居民,還有漢代古城牆,以及卡爾萊戰役、陳湯發現奇怪的軍隊與西漢設驪蚠縣三者的時間如此接近等等,各種事情極有可能是巧合,可以認為驪蚠人不一定就是羅馬人,但驪蚠人應該與古羅馬軍團有關,是混合了許多民族的一個群體。另外也有人認為,這個地區外來人口一直比較複雜,很難依據現在那些地區存在酷似歐洲人的居民這一事實判定羅馬人後裔生活在這裏。此外,也有人否定戴維·哈裏斯的推斷。他們說,“重木城”和“魚鱗陣”並非是完全屬於羅馬人的軍事藝術。在中國,編木或夯土為城古已有之,外城為郭、內城為城是中國古代通製。而且,《左傳》中記載,中國古代也曾使用“魚鱗陣”,當時其正式名稱叫“魚麗陣”。因為在對驪蚠古城遺址發掘過程中沒有取得什麼有價值的成果,所以人們推斷驪蚠古城可能早已深埋地下,成為城下之城了。兩千年來,這個千古之謎一直都在困擾著考古學家、史學家們。俗話說:“人過留名,雁過留聲。”那麼,這6000多名士兵組成的軍團到底消失在何方了呢?有人還提出,或許這個軍團在突出重圍之後被一股狂風卷入了突如其來的時空隧道裏去了。或許這種解釋也不無道理。這個問題的答案就留給後人們思考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