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萬有引力和宇宙速度(1 / 1)

1.萬有引力

在大多數人的眼裏,一個熟透的蘋果從樹上掉落下來是司空見慣的現象。但是你是否想過,一個熟透了的蘋果從樹上掉下來,這種常見的現象同月球環繞地球的運動有什麼聯係嗎?當我們仰望星空的時候,有沒有想到星星為什麼不像蘋果那樣掉下來呢?

蘋果之所以會從樹上掉下來,是因為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月球之所以能夠成為地球的衛星,長年累月地環繞地球轉動,同樣也是因為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這種存在於一切物體之間的引力,被稱為萬有引力。

1688年,英國科學家牛頓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對月球運動的深入研究,首次以數學形式表達了萬有引力的規律。他指出:任何兩個物體之間都存在這種吸引作用。物體之間的這種吸引作用普遍存在於宇宙萬物之間,稱為萬有引力,又叫萬有引力定律。

從這一定律我們可以知道:蘋果和地球是相互吸引的,由於蘋果的質量同地球的質量比起來實在是微不足道,蘋果自然被吸到地麵上來,而不是地球向蘋果靠近。同樣的道理,月球和地球之間也要互相吸引,月球質量僅僅是地球質量的1/81,因此地球試圖把月球拉向自己的身邊。但是為什麼地球不像吸引蘋果那樣,把月球拉到地麵上來呢?這是因為月球圍繞著地球不停地運動。我們知道,任何作圓周運動的物體,在慣性作用之下,都會產生離開中心的傾向。就像騎自行車拐彎時,自行車會向外倒是一樣的,都是離心傾向的表現。離心傾向的大小,同物體作圓周運動的速度成正比,也就是說速度越快,離心傾向越大。月球環繞地球運動產生的離心傾向,剛好被地球對它的引力束縛住,這樣一來,引力也就變成了月球繞地球運動的向心力,因此月球既不會掉到地麵上,也不會遠離地球而去,隻能周而複始地環繞著地球運動。存在於太陽係的所有天體,都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按照一定的規律運動著。

2.三種宇宙速度

通過對天體運動規律的研究,我們可以了解到除了月球能夠作為地球的衛星之外,任何物體,隻要具有環繞地球運行適當的速度,使地球引力恰好等於它繞地球運動所需要的向心力,都能夠成為地球的衛星。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就是建立在這個道理上的。在地麵附近的高度上,能夠成為衛星的速度大約為7.91千米/秒,這個速度被稱為環繞速度,又稱第一宇宙速度。當物體的運動超過這個速度時,離心傾向大於地球引力,環繞地球的軌道就會從圓形變成橢圓形,地球處於橢圓的一個焦點上。速度愈大,橢圓軌道也拉得愈長。當速度達到11.18千米/秒時,物體就會掙脫地球引力的束縛,不再圍繞地球運行,而沿著一條拋物線的軌道遠遠地飛離地球,成為環繞太陽運行的人造行星。這個速度,稱為逃逸速度或脫離速度,又稱第二宇宙速度。達到第二宇宙速度的物體,雖然擺脫了地球引力的束縛,但是仍然受到太陽引力的控製。如果想要進一步擺脫太陽的引力,就會飛出太陽係,這樣一來,需要的速度更大。經過縝密的計算隻要把物體的運動速度增加到16.63千米/秒,就能飛離太陽係。這個速度稱為第三宇宙速度,這也是相對於太陽的逃逸速度。宇宙速度這個概念,是學習航天技術的最基本的內容之一。

第三章 神鷹淩霄—火箭的發射與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