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貝的班主任方秀麗也看到了那一天的晚報。那天是星期天,她在男朋友的幫助下突擊背外語。考研的課程中,外語是大頭,方秀麗心裏比較沒把握。背到晚上六點鍾,方秀麗說:“餓了。背外語消耗太大。”男朋友就放下課本出門買三鮮炒麵。他順便帶回一份晚報。
方秀麗拿到報紙就愣住了。她對男朋友說:“世界上總有奇跡發生。”
男朋友一邊吃炒麵,一邊看報上的體育版,嗯嗯啊啊應付她。
方秀麗把頭版報麵塞到他眼皮下:“看,我的學生,被稱為‘最可愛的笑容’的孩子。”
“真的嗎?”男朋友這才抬起頭。兩個人開始仔仔細細看報道。
第二天到學校,一交談,發現從程校長到學校的清潔工都知道這件事。媒體的傳播作用真是很偉大。
方秀麗把貝貝從教室裏叫出來,問他說:“你到底是真的認識那種中華虎鳳蝶,還是瞎子摸魚碰巧揀到了它?”
貝貝把兩隻手背在後麵,笑嘻嘻地答:“不能捉,寶貝。”
方老師又問:“你怎麼知道那種蝴蝶是寶貝?”
“奶奶啊!”貝貝熱烈地叫起來。
方老師追根究底:“奶奶還告訴你什麼了?”
“很多。”
很多什麼呢?關於蝴蝶的知識?關於自然的知識?關於人類和自然關係的知識?
方老師從貝貝嘴裏問不清楚。她也知道這孩子不可能說得清楚。但是,她想,不管怎麼說,貝貝懂得珍貴的蝴蝶要保護,這就是教育的作用,教育能為一顆懵懂的心靈打開縫隙,透進光亮。
方老師有了一個主意,她要為孩子們上一堂有特別意義的課,內容是:“認識自然------從蝴蝶開始。”
男朋友又要心疼她的精力和時間了,他會勸她:“既然考研,學校裏的事情隻能是混。”
可是方老師不是一個“混”的人。她在培智學校一天,就要做好這一天的事情。當年程校長親自跑到師範學校把她要過來,自然是有道理的。
方老師花了幾天時間做教案。她希望這份教案能成為短暫教學生涯中值得驕傲的回憶。周五下午放學時,方老師在校門口攔住李大勇,直截了當地提要求:“能不能幫個忙?收集一些蝴蝶,要活體。”
李大勇笑起來:“方老師也對蝴蝶感興趣?”
方秀麗豎起一根手指:“下星期一,我要用。”說完就走,簡直是沒頭沒腦。
李大勇看著方秀麗轉身離去的背影,心裏想,真是個酷酷的女老師。
莫名其妙領回來的這個任務,讓李大勇頗費了思量。方秀麗隻說了需要活蝴蝶,要多少呢?她沒說。沒說就是對李大勇的信任,相信他不會讓她失望,所以,收集的蝴蝶肯定是多多益善。周末兩天時間,要捕捉到一定數量的蝴蝶,任務很艱巨,形勢極嚴峻。
李大勇也有自己的辦法,他把任務拆分,找了小滿和小胖,要求大家共同行動。“為了貝貝。”他強調。
任務一包幹,接下來的就是各顯神通了。
首先說小胖。小胖有過一次捉蝴蝶的經曆,知道這玩意兒不是慢騰騰爬行的螞蟻,不是爬上樹就可以逮著的知了,它有輕盈的翅膀,可以飛,飛起來還快捷,忽閃就不見,抓住它不容易。小胖的辦法是動員父母齊上陣。
舅舅很吃驚:“抓蝴蝶?嗯哪,搞什麼名堂啊?哪有閑空?不做生意啦?”
舅媽瞪他一眼:“廢什麼話?兒子難得求你。再說這還是貝貝的事。”
貝貝的事,就應該是全家人全力以赴的事,這一點正在漸漸形成共識。
舅媽鎖上小店門,門外還貼了一張紙條:盤點。一家四口人,長途跋涉往郊外走。農村出來的人,還是對農村最信任,堅信郊外的蝴蝶比城裏多。
結果是可想而知,一家人走得精疲力盡,除了貝貝用捕蝶網逮住的兩隻普通大黃蝶,餘者兩手空空。舅舅抱怨說,平常眼睛裏總看到蝴蝶,誰也不把它當個事,真要逮它了,還就是上不了手,日怪。
畢竟女人心細,晚上回家後,舅媽總結經驗,認為工具很重要,就找出幾段舊紗布,劈了一根小竹竿,仿照貝貝的捕蝶網,給每人做了一個。
第二天再出發,手中有了武器,心裏有了底氣,情緒也倍加高漲。這一天下來,貝貝逮住四隻,小胖逮了三隻,舅舅和舅媽一人網住兩隻。
舅媽把所有的蝴蝶關在一隻鞋盒裏,盒子用麻繩捆了又捆,讓小胖捧著去找李大勇交任務。她關照說:“你得告訴他,為幾隻蝴蝶,耽擱了我兩天的生意。”
小胖一翻眼睛:“想讓人家賠你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