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條蜂的身材從它的名字上也能看出幾分。它的腰很細,身材玲瓏,肚皮是黑色的,上麵圍著一絲紅腰帶。

赤條蜂喜歡把巢穴建在小路邊,或者是太陽照耀著的泥灘上。它對土壤的要求是疏鬆,容易鑽透。知道了這些,在春季四月裏我們就能很容易地找到它們。

赤條蜂的巢穴像一口井一樣,是一個垂直的洞。洞大約有兩寸深,直徑有鵝毛管那麼粗。有一個獨立的小房間建在洞底,是專門用來產卵的。

它建巢的時候一點兒都不興奮,看上去慢慢的、懶懶的,仿佛是在做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情。它掘洞用的工具同其他蜂一樣,都是用腿和嘴。如果它在洞裏碰到什麼難題,比如遇到了一顆很難搬出來的沙粒,我們就會聽到洞裏傳出尖厲、刺耳的摩擦聲,那是它身體和翅膀劇烈振動發出的。每隔十幾分鍾,我們家就會發現嘴裏銜著建築垃圾的赤條蜂飛出洞穴,將垃圾扔到幾寸以外的地方。它時刻注意保持洞口的整潔幹淨,所以絕對不會將垃圾隨意堆在門口。

每當赤條蜂把洞穴挖好以後,它就會到小沙灘上尋找沙粒。它把選好的沙粒堆放到洞口附近,留到日後會有用途。這些沙粒並不是隨便找的,還要符合一些條件。如果在小沙灘上沒有找到達到自己要求的沙粒,它便飛到別的地方去找,直到找到為止。

它需要什麼樣的沙粒呢?這些沙粒又有什麼用途呢?它需要的沙粒要符合的條件是要比洞口稍大,並且是扁平狀的。因為它要用這顆沙粒來做一扇門,蓋在洞口上。這個洞口被蓋上沙粒後非常隱蔽,隻有赤條蜂自己才能找得到。你從外麵看,這顆沙粒和別的沙粒沒有任何區別,你絕對不會想到在它底下還藏著一個洞,還藏著一個赤條蜂的家。

第二天,我見赤條蜂從外麵帶著自己的戰利品回來了。那是一條毛毛蟲,它不緊不慢地打開門,把戰利品放進了洞裏。然後,它便開始在這隻毛毛蟲身上產卵。它關門用的不一定就是它回來的時候蓋在洞口的那顆沙粒,它在門口附近藏了不少這樣的沙粒。這個奇異的石門讓人不禁想起《阿裏巴巴與四十大盜》中“芝麻開門”的故事。

被赤條蜂獵取的這隻毛毛蟲是一種灰蛾的幼蟲。這種幼蟲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地下度過的,那它怎麼又會被赤條蜂抓住呢?讓我們來看一下。有一天,我散步歸來,偶遇了一隻赤條蜂。當時它正在一叢百裏香底下忙碌著什麼,為了避免把它嚇跑,我悄悄地在它附近的地方躺下來。它對我非常警覺,飛到了我的袖子上。在那待了一會兒之後,可能發現我沒有惡意,又飛回到百裏香叢中繼續剛才的工作。我知道它忙得很,根本沒工夫搭理我。

百裏香根部的泥土被赤條蜂挖去,周圍的小草也被拔掉,它還把頭鑽進剛剛弄鬆的土壤裏。它從這裏飛到那裏,看上去非常忙碌。每一條地縫它都要伸進頭去張望一番。它如此忙碌,並不是為了給自己找一個好巢穴,而是在尋找獵物,就像獵狗在滿山的洞裏找野兔一樣。

地下的灰蛾幼蟲覺察到了上麵的動靜,它沒有選擇躲在洞裏,而是決定到地上去看一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在它作這個決定的時候,它也同時決定了自己的命運。赤條蜂做完該做的事情之後,就在地上守著灰蛾幼蟲的出現。等它一露頭,赤條蜂就迅速地衝上去將它抓住,然後用刺在毛蟲每一節的後背上都刺一下。整個過程非常熟練,赤條蜂像一個大夫做手術那樣沉著、冷靜。

對於灰蛾幼蟲身上的神經係統,赤條蜂非常熟悉。它甚至都知道紮哪些神經中樞可以讓戰俘失去反抗,但是不會致死。這些技巧令醫學家們都驚歎不已。那麼,它是怎樣知道這些知識的呢?又是誰教給它的呢?我們人類所掌握的自然科學知識都是逐漸積累得來的,有的是通過看書,有的是通過學校和老師教育。可是赤條蜂沒人教它,而且無須經過練習,第一次捕捉灰蛾幼蟲它就能非常熟練地應用這項技術。難道是有神靈在它們出生之前就賜予了它們這種本領嗎?這讓我們不得不感歎大自然的神奇。

我還親眼看到了另一幕關於赤條蜂與毛毛蟲之間的故事。那是五月的一天,在一條整潔的路邊有一隻正在忙碌的赤條蜂。它當時正在忙著清掃巢穴,清掃完之後,就可以搬進去住了。有一隻已經被麻醉的毛毛蟲躺在距離它幾碼遠的地方,它清掃完通道之後,又把洞口開得能夠讓毛毛蟲通過那麼大。幹完這些工作,它就去往洞裏搬運毛毛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