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肯定想不到早之前慕傾雲就吩咐術樂前往皇陵告知楚景瑞,楚扶光回京一事,本隻是想讓楚景瑞回來安排一下,總不能委屈了楚扶光總住在雲陽宮的廂房,當然還有其他的事情。
慕傾雲對拓跋家與皇族的淵源不很了解,許多事她做不了主,但也決不能讓太後胡來,誰知恰巧在這個節骨眼上碰上太後把她關押起來,但願,在她沒有被餓死之前,楚景瑞能夠趕回來。
暗牢裏見不到光,一點聲響都沒有,慕傾雲甚至感覺不到時間的流動,肚子已經餓到胃開始酸痛,慕傾雲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已經有五六天滴水未沾,她竟沒有覺得渴也不覺得餓,就是胃一個勁地疼。
慕傾雲蜷縮著坐在角落裏,背靠著冰冷的牆,把腦袋埋在雙膝之間,一遍又一遍地數著羊,重複著想過去的事情,不知道太後囚禁她,為了隱瞞眾人會胡掐出什麼下三濫的借口,最好靜嬪這幾天不要回宮,不要來找她,在楚景瑞沒回來之前不要插手她的事,不然隻會引火燒身。
想著想著慕傾雲的腦袋逐漸變得昏昏沉沉,在不知不覺中睡了過去,在夢境中,慕傾雲難得夢到了二十一世紀,燈紅酒綠的商業中心,霓虹閃爍的廣告牌,二十一世紀的夜景還是一如既往的美。
慕傾雲閉上眼睛,感受著迎麵襲來的風,那風如同人強壯有力的手臂,輕輕將慕傾雲托起,這樣的感覺很熟悉,她想留住風,想一輩子都待在風的懷抱之中,被風攜帶著四處飄蕩,可是為何她動不了,就連抬一下手的力氣都沒有。
楚景瑞把慕傾雲從暗牢裏抱出來的時候,慕傾雲已出現脫水的現象,暗牢濕冷,慕傾雲受寒氣所侵發了高燒,楚景瑞找到她時慕傾雲就處於昏迷之中,楚景瑞怎麼都叫不醒,隻得把慕傾雲抱了出來。
太後正在暗牢外站著,身後還有一群黑壓壓的人,一部分是萬慈宮的宮人,另一部分是楚景瑞帶來的禦林軍。楚景瑞一回皇宮就往雲陽宮趕,但並未在雲陽宮看見楚扶光,也沒看見楚景瑞,雲陽宮的侍衛被換了人為了掩蓋囚禁慕傾雲的事實,太後禁足了雲陽宮上下所有的宮人。
楚景瑞本該在三天前就趕回來,奈何途中出現了許多“碰巧”的事,拖慢了楚景瑞回來的速度,回到皇宮楚景瑞才知慕傾雲被太後囚禁,楚扶光被一同禁足在萬慈宮,楚景瑞立即趕到萬慈宮。
原以為太後會慌亂不堪,然而太後的表現提醒了楚景瑞,他到底是小看了霍蓉城。太後氣定神閑地在院子裏同霍宛丘喝著茶,當楚景瑞怒不可遏地質問慕傾雲在哪裏,太後先是不著邊際的說了些話。
而後提及慕傾雲,一開口就對慕傾雲冷嘲熱諷,說慕傾雲如何不知檢點,亂後宮規矩,為以正宮規,才把人關了起來,本是想讓慕傾雲麵壁思過,可慕傾雲卻不知悔改,在暗牢裏鬧起了絕食,她也沒有辦法。
楚景瑞聽過最可笑的笑話,是太後粗製濫造的借口,一開始她就想好如何應付楚景瑞,讓楚景瑞無話可說,楚景瑞在暗牢裏看見慕傾雲蜷縮在角落裏孤零零的模樣時心都要碎了,太後就是誠心想折磨慕傾雲,她就巴不得慕傾雲餓死在暗牢裏。
“前不久先帝皇陵受損,朕前往修葺,發現皇陵附近頻頻出現異象,朕猜測莫不是先祖想警告提醒朕,楚國即將有禍亂出現,太後身為先帝正妻,理應前往皇陵參與皇陵的修複一事。”
先帝的陵墓出現問題,前往皇陵寺廟祈福是太後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這次楚景瑞親自前往皇陵,直接讓太後留在皇宮,本是想省個麻煩,不過看來是他自找麻煩了。
“念在太後身體不好,就留在萬慈宮吃齋念佛為先帝,為楚國祈福吧,你們幾個,把萬慈宮守好,沒有朕的允許,任何人不得入內,至於千秋郡主,遣回清廟,沒有朕的旨意,不得讓其回來。”
瑞景八年,拓跋族遺孤楚扶光回京,皇帝從皇陵趕回京都大擺宴席為其接風洗塵,不久太後與千秋郡主以為先帝為楚國祈福為由,匆忙趕往清廟。
太後走後,皇帝給予朝臣論功行賞,期間加大對官場貪汙現象的徹查與治理,但凡有涉及者,輕者降官職,稍重者貶謫到偏遠之地,重者貶為庶人,終身不得再入官場。
除此之外更頒布法令,廣開言路,察納雅言,從多角度考慮民眾意見,興修水利,凡無工作無收入者皆可應征,應征者會對其勞動的多少發放工錢,領頭之人不得肆意打罵應征工人,不然以牙還牙,以眼還眼,除此之外還加大科舉考試的推行,為朝廷選拔優秀人才。
一時之間楚國因為各項政策的落實實施,經曆開始逐步發展,政治麵貌發生重大變化,民眾的生活不斷得以改善,水利工程建設廣招勞動力,且報酬優越,從京城乃至全國,街道上原本不可數的乞丐變得寥寥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