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2000衝鋒槍的最大優勢表現在殺傷性能上。它具有一般槍都不具備的穿甲性能,可以有效破壞個人有生目標的防護裝備。發射9毫米7H31式槍彈,在90米的射程內,可以擊穿硬裝甲防護的防彈背心,也可以有效打擊車內目標。
其他國家衝鋒槍圖鑒
為了滿足快速作戰部隊和特種兵對輕便靈巧、火力密集和威力適中的武器的要求,各國從60年代以來都在積極研製槍長為300~600毫米、槍的質量小於2千克的輕型或微型衝鋒槍。有的槍采用了前後握把,以便雙手握持射擊,並有取消槍托或采用可卸式槍托的趨勢。
一、伯萊塔M12,M125衝鋒槍(意)
意大利的伯萊塔公司在1959年推出的12型衝鋒槍經常被簡稱為M12或PM12。這種衝鋒槍結構緊湊、操作簡單、性能可靠,品質一流,但名聲卻沒有同為第三代衝鋒槍的MP5和UZI顯赫。
伯萊塔公司在原來生產的M12型衝鋒槍基礎上,重新設計了新的伯萊塔M12S型衝鋒槍。M12S衝鋒槍是意大利伯萊塔公司的驕傲,該槍在推出後迅速成為意大利軍隊的製式武器。
M12S衝鋒槍在“穿越火線”中,以其精準度高且射速穩定而被譽為世界上最流行的衝鋒槍之一。M12S衝鋒槍在外形上與MP5頗有幾分相似,可稱為“父子”。在遊戲中,我們能看到M12S作為衝鋒槍的威力幾乎能與M4-S相媲美。而且,M12S在現實中的準確度也是相當優秀,所以在遊戲中同樣備受遊戲迷的青睞。火辣勁爆的M12S衝鋒槍裝備,必將成為CF戰場的焦點。
伯萊塔M12S與原型M12的主要區別在保險機構上。伯萊塔M12的保險開關和快慢機是各自獨立的按鈕式開關;而在伯萊塔M12S中,這兩個按鈕的功能被合並成一個旋轉式的保險和快慢機柄。因此,伯萊塔M12S衝鋒槍的快慢機柄有三檔,分別為保險、半自動和全自動,該快慢機柄操作起來很方便,另外,M12型有三種容量的彈匣,而M12S型隻采用32發彈匣。
二、“幽靈”M4衝鋒槍
1982年,位於意大利都靈的賽茨公司開始研製“幽靈”M4衝鋒槍。賽茨公司總結本國十幾年來城市反恐怖活動中的經驗教訓,設計了這種尺寸緊湊、攜帶隱蔽、在極近射程內能提供即時火力的小型突擊武器。主設計師是RobertoTeppa。該槍經曆了兩種樣槍的試製改進而成。
從“幽靈”M4的外形來看,與一般的衝鋒槍並沒有多大區別,機匣用鋼板衝壓而成,但內部設計卻別具特色。槍管膛線為弓形,膛線的陽線與陰線之間以圓弧過渡,從而減少了射彈出膛前的摩擦阻力和槍管升溫,從而提高了彈頭在發射時的初速度。
“幽靈”M4衝鋒槍的彈匣容彈量大,連發射擊平穩,便於安全操作和攜帶。外形小巧靈敏,操作動作簡單,便於快速射擊。特種隊員在使用時,可較快出手,從而獲得戰鬥優勢。
“幽靈”M4研製時的設計思想是簡化射擊操作,能實現快速射擊,尤其是適合護衛人員平時上膛後可以安全地攜槍。因此,“幽靈”M4衝鋒槍不像其他衝鋒槍那樣,設有手動保險裝置,但卻像一些手槍那樣采用雙動擊發,而且還有待擊解脫功能。當需要射擊時隻要直接扣壓扳機就能立即發射。“幽靈”M4衝鋒槍的這種設計可謂是開創了衝鋒槍的一個新格局。
三、司登衝鋒槍(英)
1941年初,英國在繳獲的德國MP-40型衝鋒槍基礎上研製出了一種新式衝鋒槍——司登衝鋒槍。司登衝鋒槍由謝菲爾德和特爾賓兩位設計師合作設計,在英國著名的恩菲爾德兵工廠生產。這種衝鋒槍取兩位設計師姓氏開頭字母,加上兵工廠開頭兩個字母,被命名為“司登”(STEN)式衝鋒槍。該槍型號眾多,分別為MKI、MKII、MKIII、MKIV和MKV等。
由於司登衝鋒槍在內部直接沿襲了德國的MP38和MP40衝鋒槍,所以它可以直接使用這兩款德軍槍的彈匣和彈藥。英國在二戰時期生產了400多萬支司登衝鋒槍,該槍在單兵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被認為近戰中最優秀的武器之一,曾一度成為英國軍隊突擊隊的首選武器,一直服役到20世紀60年代。
司登衝鋒槍有兩個致命的弱點,這讓盟軍士兵很是不滿。首先,由於彈匣和供彈裝置照抄德國的MP38,所以經常會卡殼;其次,保險裝置很不可靠,稍微一碰就會走火,致使不少盟軍士兵還沒到前線就被自己的衝鋒槍擊傷甚至斃命。
司登衝鋒槍的結構非常簡單,乍看上去似乎隻是由大小不等的管子組成。於是,有人嘲笑司登衝鋒槍是“水管工人的傑作”。
四、蘭徹斯特衝鋒槍(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