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衝鋒槍在軍事領域已相當失寵。而同時,新一代小口徑近戰突擊步槍在軍隊和步兵中得到廣泛應用。由於此種槍支相當短,在裝甲車內使用也非常方便。當然,對於衝鋒槍來說,也有例外,有一個軍事領域依然需要它,那就是所謂的特種作戰。許多時候,這與警察的工作性質非常相似。結果除了前蘇聯外,市場上新式衝鋒槍的數量在減少。到20世紀90年代初期,俄羅斯有多達6種新型衝鋒槍投入生產,其中有兩種相當新穎,其餘的相對來說比較傳統。還有兩種專門用於反犯罪的行動,有標準的“紅點”激光瞄準係統,其中比較新穎的是PP-90型衝鋒槍,它的性能也相當出色,折疊後該槍變成一個長250毫米(10英寸)、寬僅90毫米(3.5英寸)的矩形方盒,隻有一個鉤形擊發杆從套筒座後盤突出,有點破壞了其平滑的外形。該槍在裝彈的情況下重量剛超過1.6千克(3.25磅),明顯不是為軍事行動設計的。與所有其他新型的前蘇聯衝鋒槍一樣,該槍使用的是為馬可羅夫手槍研製的9毫米×18子彈。此種子彈的初速為每秒350米(每秒1050英尺),人們普遍認為其動力不足,實際上,這種子彈是簡單的無鎖後坐力製動手槍所能安全處置的火力最猛的子彈,它也正是為此目的而研製。20世紀80年代,研製成功了初速達每秒470米(每秒1540英尺)的改進型子彈,它在新型俄羅斯槍中(特別是那些為軍人而非警察所使用的槍中)得到廣泛應用。新型衝鋒槍中,最有趣的大概算是“比佐恩”衝鋒槍了,它所用的彈匣相當新穎,是一個螺旋形彈柱,置於槍管和套筒座下麵,用作前手柄非常合適,可裝50發子彈。俄羅斯似乎對研製了半打新式衝鋒槍仍然不滿足,又研製成功了名為“小型突擊步槍”的維克爾突擊步槍,使用改進後的9毫米蘇製子彈,其實它根本就不是一支突擊步槍。當時特別混亂的是,俄羅斯也在生產一種短型的使用威力更大的5.45毫米×39子彈的(同樣可使用5.56和老式7.62毫米子彈)AKS74U突擊步槍,它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而官方文獻中卻把它稱為衝鋒槍。
其他國家衝鋒槍的
創新之路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不同型號和不同口徑的衝鋒槍相繼問世。戰後以來,隨著自動步槍的發展,衝鋒槍與自動步槍的區別越來越小,有些已很難定義和分類,如德國的STG44突擊步槍、前蘇聯的AK47自動步槍等通常也稱為衝鋒槍,其口徑多在7.62毫米左右。衝鋒槍是一種短槍管、發射手槍彈的抵肩或手持射擊的輕武器,裝備於步兵、傘兵、偵察兵、炮兵、摩步兵、空、海軍等。衝鋒槍是衝擊和反衝擊的突擊武器,在前兩次世界大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衝鋒槍的基本特點可概括為:體積小,重量輕,靈活輕便,攜彈量大,火力猛烈。但由於衝鋒槍槍彈威力較小,有效射程較近,射擊精度較差,加之步、衝合一的突擊步槍的問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其戰術地位逐步下降。從國外輕武器發展勢頭來看,除了微型、輕型、微聲衝鋒槍仍有生命力以外,常規衝鋒槍將被小口徑突擊步槍所取代。
一、法國衝鋒槍
法國生產的第一支衝鋒槍是MAS35型衝鋒槍,由位於聖埃蒂恩尼的國營槍械工廠限量生產。與其說它是係列生產的第一步,還不如說是一次試驗性生產。這種生產為第一代標準的衝鋒槍MAS38型衝鋒槍打下了基礎。MAS38衝鋒槍使用低火力7.65毫米長手槍子彈。這種子彈和俄羅斯的7.62毫米手槍子彈一樣,速度很快,但有點輕微拋射。盡管MAS38型衝鋒槍所用子彈的質量令人懷疑,但該衝鋒槍以其實力獲得了很高的評價,其特別之處在於將套筒座、槍栓與槍管進行線性排列,前兩者與後者約成8度角。栓麵經過適當機械加工,從而使槍托柄與栓作用線成相同角度,槍托柄與槍管軸成線性。再加上它使用低火力的子彈,因此該槍的可控性很好,精確度高,大受歡迎。後來研製的其他衝鋒槍也沿用了這一原則。從其他方麵來說,MAS38型衝鋒槍相當傳統,它由固體機械加工而成,隻是在加工時須非常小心。它沒有前手柄,因此未填彈時的重量遠輕於全鋼的斯坦2型衝鋒槍,僅有2.85千克(6.25磅)。如果MAS38型衝鋒槍使用的是普通9毫米子彈的話,那麼二戰後它肯定會在商業上取得成功。直到1949年此種衝鋒槍還在生產。後來,位於圖爾的國營槍械工廠生產的更為傳統的MAT49型衝鋒槍將其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