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阿根廷衝鋒槍
阿根廷在二戰前還沒有真正的槍械工廠。哈爾康於1943年設計的第一支國產衝鋒槍明顯受到貝雷特38型衝鋒槍的影響,這也不足為奇,因為阿根廷國內有為數眾多的意大利移民。哈爾康研製的該槍也有自己的特點,其槍管從槍口到套筒座均安裝了帶環紋的環,該槍也裝有一個相當獨特的製退器和一個突起的刺刀安裝槽。套筒座下的彈匣兼作槍柄。與貝雷特衝鋒槍一樣,它的套筒座蓋帽是螺旋調節,從而可移出複進簧和槍栓進行清洗。它可以使用美國造的0.45英寸ACP子彈和9毫米帕拉貝勒姆子彈,可安裝容彈量分別為17發和30發的兩種彈匣。1946年又研製成功了改進型,其重量更輕,木製槍托換成了與美國M3型衝鋒槍幾乎相同的鋼質金屬杆。
除此之外,複雜的製退器也換成了卡茨為湯普森衝鋒槍設計的製退器。1957年又研製成功了一個更簡化的改進型,它是由鋼印模衝壓而成,裝一個曲形的容彈量為40發的彈匣;三年後又經過改進,僅保存了9毫米彈徑的彈匣。
二戰後期,阿根廷的人口不超過1500萬,經濟主要是農業,這樣一個國家,如果有人認為一家槍械工廠就足以滿足整個國家對衝鋒槍的需求的話,那是可以理解的。但事實並非如此,阿根廷擁有的槍械工廠遠不止一家,而是三家!它們是哈爾科恩工廠、多明戈馬瑟工廠和阿馬斯伊奎珀斯工廠,其中阿馬斯伊奎珀斯工廠是在二戰結束五年後開始生產衝鋒槍。事實上,可以看出,多明戈馬瑟工廠生產的PAM1型衝鋒槍和PAM2型衝鋒槍明顯是仿製美國的M3型衝鋒槍,隻是在尺寸上稍短了一點、重量上稍輕了一點而已,也使用9毫米帕拉貝勒姆子彈。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多明戈馬瑟工廠生產的這兩種衝鋒槍安裝的保險裝置要通過扳機才能起作用。這些衝鋒槍是阿根廷生產的第一批“第二代”衝鋒槍。
阿根廷後來研製的PM3型衝鋒槍,是一種做工相當考究的武器。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進入現役,它與烏茲衝鋒槍的共同之處是塑料前手柄較大,擊發柄位於前手柄的左手側,扳機裝置的位置靠前,以方便彈匣插入插槽。PM3型衝鋒槍有兩種型號,其中一種安裝的是固定塑料槍托,這種槍托與赫克勒科奇公司生產的MP5型衝鋒槍的槍托一樣。另一種則安裝的是可伸縮的金屬槍托。PM3型衝鋒槍使用包裹式槍栓,其槍管長達290毫米,如果裝的可伸縮槍托,則槍的總長竟可縮至525毫米。阿馬斯伊奎珀斯工廠於1952年生產了第一支衝鋒槍,該槍由本地設計師米格爾·曼佐·薩爾設計,此槍以他名字的首寫字母命名,即MEMS衝鋒槍。
MEMS衝鋒槍采用相當傳統的後坐力製動,運用高級火帽點火來減少後坐力,其總體設計有模仿德國製造的MP40型衝鋒槍之嫌。槍管是用一根很大的螺釘接入套筒座內,很容易更換。20世紀50~70年代,MEMS衝鋒槍得到極大的改進,最新的改進型是M75型衝鋒槍,它采用楔形兩柱彈匣,可裝40發9毫米帕拉貝勒姆子彈。在將伸縮式金屬槍托收起來或拆下時,必須卸下彈匣,因為槍托的旋軸裝在槍柄上,而位於槍管下的槍托盤也正好在此位置。它還可以安裝一個刺刀或擲彈筒。20世紀70年代,阿根廷的衝鋒槍不僅美國人使用,整個南美都有它的立身之所。
還有其他很多國家也生產衝鋒槍,其中也有些國家生產的衝鋒槍性能較突出,但並不總是這樣,原因是它們隻是重點生產的一種武器。
比利時在組建FN公司以前就以出產高質量的小型武器而聞名於世。組建後的FN公司研製了三種很有趣味的衝鋒槍。第一種是特別複雜的RAN衝鋒槍,它自詡是個結構完整的武器係統,但結果證明並不是,除了製造了一些原型槍外,沒有進行過任何生產。第二種是維格納倫M2型衝鋒槍,該槍研製的目標不像RAN衝鋒槍那麼雄心勃勃,結果卻相當成功,該槍得到比利時軍隊的采用,一種相似的仿製品也在葡萄牙和盧森堡生產。第三種是近年來才研製成功的P90型衝鋒槍,該槍是一種幾乎沒有采取任何舉措以滿足現代需要的衝鋒槍,由地麵部隊用作防空武器。
四、芬蘭衝鋒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