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衝鋒槍的創新之路與未來(5)(2 / 2)

司登衝鋒槍製造起來省工省料,成本非常低,一支槍費用不到11美元,於是又有人嘲諷說是:“伍爾沃思玩具槍”(注:伍爾沃思是美國19世紀末一個商人,他發家於“5美分商店”,出售5~10美分物美價廉的小商品,在美國許多城市都有連鎖店,後來在紐約蓋了一座當時最高的商業大樓)。

司登衝鋒槍外觀粗糙,有些人經過正在裝箱外運的場地時,故作掩鼻狀,哼一聲“臭不可聞”。原來,司登的英文名稱STENS(複數形式)和英文的“STENCH”(惡臭)形音相近。

以司登衝鋒槍I型為例,察看一下它的主要諸元:口徑9毫米,槍重3.55千克,槍全長895毫米,槍機自由後坐式,單連發,覘孔固定表尺,初速390米/秒,發射9×19毫米派拉貝魯姆手槍彈。

英國人對衝鋒槍的認識屬於“後知後覺者”,但英國人在戰爭危急關頭能夠造出這麼一支作用可靠、結構簡單、加工容易、成本低廉的衝鋒槍,不得不讓世人“刮目相看”。

關於對司登衝鋒槍的評價,美國的《“二戰”武器調查報告》中的一段話說得比較客觀:

“司登衝鋒槍在阿伯丁試驗場做過試驗。對它的責難主要集中在外形難看,不合常規。但是司登也具有很多優點,首先它是一支威力頗好的武器,其次是成本低,第三是便於迅速大量生產。輕武器研究發展局的官員們認為現代戰爭中對武器的評價,不能隻局限在外觀上,還應當有其他評審標準。像司登這樣的武器生產容易、成本低,將來還會有不少武器步其後塵。”

四、普通列兵的大發明

1940年初,什帕金開始設計衝鋒槍。他奮鬥的目標是:在保持傑格佳廖夫衝鋒槍高標準的作戰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力求最大限度地簡化機構和生產加工的容易性。

這支衝鋒槍獲得了巨大成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及戰後多次戰爭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它的正式名稱是“7、62毫米1941年式什帕金衝鋒槍”,簡稱波波沙。

波波沙衝鋒槍最大的特點是大量使用衝壓焊接件,而且大多是冷衝壓和點焊或電弧焊接,盡量減少機加工工時,幾乎不用螺紋連接和壓配合,因此,生產製造的容易性大大提高。波波沙的零件數量為95件,大批量生產零件加工機床加工時數為13.7小時,波波沙相應的數據為87件和5.6小時。

1940年12月21日,前蘇聯人民委員會的國防委員會決定將波波沙列裝蘇軍。這個決定日期恰好是蘇德戰爭爆發(1941年6月22日)的前半年。

德軍於1941年6月22日突然大舉進攻前蘇聯時,蘇軍嚴重缺少衝鋒槍。炮兵主帥沃羅諾夫在他的回憶錄中有這麼一段話:“1942年元旦快到了。除夕之夜,突然來自大本營的電話鈴響了。電話中說,有兩個滑雪營必須立即開赴前線,但他們沒有一支衝鋒槍,他們需要火速裝備起來。我說稍等,我查詢一下衝鋒槍有多少存貨。隻有250支,這就是當時我們這裏的庫存量。我向大本營作了報告,他們說,先給兩個滑雪營160支,留下90支備用。我們就是以這種情況來迎接1942年的。雖然我們能提供的衝鋒槍數量這麼少,但內心卻充滿希望。午夜鍾聲敲響,1942年元旦佳節降臨到街頭。”

在衛國戰爭年代,波波沙衝鋒槍的增長情況可由戰鬥部隊的裝備量表明:1942年1月1日共裝備55147支;1943年1月1日增加到678068支;1944年1月1日則多達1427080支。兩年時間,裝備量擴大26倍!衝鋒槍的供應程度在戰爭的最後階段已經達到每一步兵連就有一個衝鋒槍排,每一步兵團就有一個衝鋒槍連的程度。除此以外,衝鋒槍還廣泛配用於各特種兵部隊。由於波波沙衝鋒槍加工容易,成本低,因此完全可以保證充分供應。

在前蘇聯衛國戰爭英雄譜中,列兵阿日達洛夫使用波波沙的英勇事跡家喻戶曉。1943年7月11日,蘇軍幾個勇士用波波沙擊退德軍8次瘋狂進攻,表現最突出的是阿日達洛夫。他手拿波波沙,爬到敵人火力點附近,先甩了兩顆手榴彈,然後以密集的衝鋒槍火力射擊,消滅15名德國兵,又向前衝,以手榴彈和衝鋒槍追殺50名法西斯官兵。

這個小小的列兵立了大功!他竟然使第380師於1943年7月12日開始由防禦轉為進攻。

前蘇聯最高統帥部授予阿日達洛夫紅旗勳章和英雄獎章,英國政府也授予他一枚不列顛帝國勳章。阿日達洛夫所使用的那支槍號為TA6409的波波沙衝鋒槍後來存放在前蘇聯炮兵-工程兵-通信兵軍史博物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