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王維本出生在浙江永康縣象珠鎮的一個農戶家庭,抗戰爆發那年被抽丁參軍。
三八年,進入黃埔軍校三分校軍官訓練班第八期學習。四一年,先後參加了第二次和第三次長沙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時,他在預十師二十九團任中尉偵察排長並協助團副工作。
四二年元旦的早晨,王維本所在的第一道防線,成了第三次長沙會戰的正麵防線,正麵就是日軍最精銳的第三師團。
“鬼子的飛機從早上到晚上,基本就沒有停過轟炸。一營的基層指揮官幾乎全部陣亡。一天下來,一營的士兵全打完了。在撤退中,團副陳善新也犧牲了。”
說起這一幕,已近九十歲的老人王維本有些神傷……
02
四一年十二月,日寇不甘於兩次侵犯長沙的失敗,重新集結兵力。
他們從江西通城和鄂南等地抽調來了六萬多的精銳部隊,準備從嶽陽和臨湘南下作戰,企圖一舉奪取長沙。
十二月下旬,我第十軍奉命由醴陵衡山一帶調守長沙,全軍三個師及軍直屬部隊共約兩萬人按戰區長官薛嶽之命部署:第三師、一九零師守長沙城;我們預十師則部署在嶽麓山、石佳衝、望麓橋一帶,以保衛設在湖大的長官部前進指揮所的安全。
一一九零師防守在東自小吳門、東屯渡亙,北至新河、湘江,形成扇形陣地;第三師防守在東北自小吳門至東屯渡亙、南大十字路、阿彌嶺之線。當時湘江東岸僅留下五隻小船和劃子給軍部作聯絡之用。
其時,敵一部約三萬餘人已過汨羅江,尚有數量不詳的步兵和騎兵,對我采取迂回之勢。我預十師奉命於拂曉前渡過湘江。我二十九團為第一線,兵力配置是:以第一營和第三營為第一線:第一營防守區域為左至南大十字路、左家塘、阿彌嶺,右至侯家塘。第三營防守區域為楓樹山、雨花亭、金盆嶺、冬瓜山一線。第二營為預備隊,位於侯家塘、小林子衝一帶。團指揮所設在黃土嶺中央。
我當時任中尉偵察排長,隨時派出便衣偵察敵情向上級報告。
03
四二年元旦的淩晨,大約是在早上的五時,敵人發起了總攻。
敵人集結數倍於我的兵力,猛攻我團一營前哨阿彌嶺陣地,聲稱要到長沙過元旦。
戰鬥十分激烈,一連代連長蘇宗山陣亡。下午四時許,一營陣地被敵軍突破,營長曹建業陣亡,撤退中副團長陳新善陣亡。
在元旦的整日激戰中,敵機每批三四架,一批批接連不斷地前來轟炸或低空掃射我軍陣地。
至了第二天還是這樣,這時我團指揮所僅由我排剩下的士兵保衛。日軍仗著人多勢眾,反複向我們衝鋒。
上午十時許,一架敵機低空向我襲來,能目見敵駕駛員麵目。我跑到掃把塘的大道邊大石牌坊下,舉起槍榴筒射擊該機,使該機受傷。駕駛員腿中彈後跳傘被俘,該機墜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