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多一個朋友不如少一個敵人(1 / 1)

冤冤相報何時了,仇恨不隻會造成你我的敵對,還會加重生活的不安與憂慮,既不利人也不利己。

人與人之間沒有什麼事不能和解,我和你之間也沒有什麼事不能說開,人生不短也不長,何必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爭吵中?而寬容是一種博大而深邃的胸懷,是人類的美德之一。在這個世界上,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言論、不同的宗教信仰等等,我們可以不同意別人的所想所為,但我們應尊重別人的選擇,給別人以選擇思想和生活的權利。

寬容會帶來良好的人際關係,不把自己的看法強加給別人,使生活輕鬆、愉快,事業易於成功,而且利己利人。因此,寬容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一大法寶,是不可輕視與忽略的處世法則。

宋朝郭進任山西巡檢時,有個軍校到朝廷控告他。宋太祖召見了那個告狀的人,審訊了一番,結果發現他在誣告郭進,就把他押送回山西,交給郭進處置。有不少人勸郭進殺了那個人,郭進沒有這樣做。當時正值兆漢國入侵,郭進就對誣告他的人說:“你居然敢到皇帝麵前去誣告我,也說明你確實有點膽量。現在我既往不咎,赦免你的罪過,如果你能出其不意,消滅敵人,我將向朝廷保舉你。如果你打敗了,就自己去投河,別弄髒了我的劍。”那個誣告他的人深受感動,果然在戰鬥中奮不顧身,英勇殺敵,後來打了勝仗,郭進不記前仇,向朝廷推薦了他,使他得到提升。

因此,多一個朋友,遠不如減少一個敵人好。隻要我們主動伸出和解之手,化解彼此心中的疙瘩,我們可能就會減少一個敵人,而增加一個肝膽相照的好朋友。

容忍別人對自己所犯的過錯,不記仇,別人必然以自己的一技之長來酬答你。寬大自己的仇人,仇人會良心發現,必會找機會以死相報。原因在於你不記他的過錯,給他以希望,他要報恩的感情存於胸中,所以一旦他的能量、才技被發揮出來,就能幹一番大事業,對已對人、對社會都是一大貢獻。那些專門去收集別人的過錯,去尋找仇人的人,與郭進不殺自己的仇人相比,不是太愚蠢了嗎?

西漢人李廣,曾經擔任漢朝將軍。有一次,他因兵敗關進獄中,罪當處死,後交納贖金免死,成為老百姓,隱居藍田縣南山中,以狩獵為生。一天晚上和別人在田間飲酒,回來時路過霸陵亭。霸陵亭的守官喝醉了酒,嗬斥李廣停下來。李廣的隨從說:“這是原來的李將軍。”守官說:“現在的將軍都不準晚上行路,何況以前的將軍呢。”守官阻止李廣,讓他住在亭子裏,到天亮才放他走。過了不久,匈奴人打進遼西,殺了太守。後來李廣又被任命為太守。李廣把霸陵尉召到軍營並殺了他,然後上書皇上謝罪,但皇上並沒有怪罪他。皇帝沒有怪罪李廣的原因,並不是他沒有錯誤,隻因為別人執行公務時,阻止了他的行動,他就記恨於心,實在是氣量太小了,一旦得勢就會報複他人。皇帝不怪罪於他,隻不過是暫時要用他罷了。這樣不能忍,枉為一個大將軍。

確實,天下最難的事,莫過於以德報怨,不記前仇,寬懷待人。這是需要很大的毅力和勇氣去忍受他人對自己的傷害、對自己的背信棄義,沒有大誌、沒有高尚修養的人是做不到的。

西漢人韓安國,曾在梁惠王手下做大夫,後來犯罪入獄,獄中的小吏田甲侮辱他。韓安國說:“死灰難道不會複燃嗎?”田甲說:“真是這樣,我就用尿熄滅它。”過了不久,梁國內史一職空缺,漢朝派韓安國為梁孝王內史。田甲知道這個消息後很害怕,就逃跑了。韓安國說:“田甲不回來就職,我就誅滅他一族。”田甲負荊請罪,韓安國笑著說:“你這種人還值得我去報複嗎?”

唐朝李吉甫,憑著祖上的功德,補了一個太常博士的缺,他很精通典章製度,所以李泌、竇參都很器重他,待他很優厚。當時陸贄懷疑他們是一黨,就奏明皇帝,讓李吉甫出任明州長史。後來陸贄被貶到忠州,宰相想加害陸贄,起任李吉甫為忠州刺史,以圖讓他懲辦陸贄。李吉甫到任之後,把以前的怨仇置之腦後,反而與陸贄結為好友,當時人們因此都很看重李吉甫的氣度。

恨越積越深,仇爭不忍,則會以仇報仇,無休無止,這樣對個人、對事業都沒有益處。要忍仇不爭,做到以德報怨,確實需要有寬廣的胸懷。隻要能認識到仇家的害處,相信大多數人都能盡量地化解矛盾,團結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