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蒙古諸部(1 / 2)

李元利的除瘴三策如下:一是除四害——老鼠、蟑螂、蒼蠅以及蚊子,盡量減少疾病傳播的途徑。

填平坑窪,翻缸倒罐,堵塞樹洞,消除積水,疏通溝渠,鏟除雜草,水田養魚。這些都是消滅蚊蟲的方法,再加上用能夠殺蟲的藥草來殺死蟲卵,實際上也是在對付“瘴毒”。

二是搞水利、改窪地。封閉的窪地是最容易產生瘴氣的地方,但如果給窪地開出排水口,使積水流動起來,再修堤壩,建渠道,用引來的活水灌溉,就能將產生瘴氣的窪地變成良田。

三是伐木。除了窪地之外,瘴氣產生的另一個地方就是茂密的原始森林,李元利的計劃是逐步選擇性地砍伐其中的樹木,使密林變稀疏,空氣流通,就不容易產生瘴氣。

這個工程十分巨大,但因原始森林中的瘴氣對老百姓的生活影響並不大,所以伐木計劃也不急於一時。

最後,李元利還寫了預防瘴毒的方法,包括飲食衛生,行軍宿營的注意事項,大量準備防治各種疾病的藥材,以及喝薏米粥和嚼食檳榔抵抗瘴氣等等方法。

“陛下,此事確實大利國家!”劉玄初很快看完了這份計劃,“搞衛生除四害能夠預防瘟疫疾病,特別是窪地改良田之策大有可為。”

“不說遠了,就是順天府之海甸一帶,若是治理出來,何止良田萬畝?隻是此法若要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所耗錢糧太過巨大,國家怕是承受不起。”

李元利道:“光靠國家朝廷當然不行,得發動老百姓踴躍參與,官府在其中起宣傳、組織和協調的作用。”

“陛下,咱們剛取消徭役,現在又要百姓出力,會不會有失民心?”

“你說錯了!這不但不會失民心,反而是得民心之舉。”李元利正色道:“除四害、搞衛生,從小處看,能夠改善居住環境,使人居住起來更為舒適,從大處看,能夠減少疾病和瘟疫爆發,無論怎麼看,這都是對老百姓十分有利的事情。”

“官府要做好宣傳和組織工作,要讓老百姓明白其中利弊,老百姓都是明事理的,他們心中都有本帳,隻要對他們有利的事情,他們絕對不會抵觸!”

“至於治理窪地的事情,可以采用‘以工代稅’的辦法,等改造成良田之後,參與治理的百姓享有優先租賃這些良田耕種的權利……總之,辦法多得很,要看你們有沒有用心去做事!”

“陛下,臣受教了!”劉玄初很是心服口服地躬身行了一禮。

李元利擺手道:“好了!這隻是一份粗略計劃,具體要怎麼實施,內閣再拿出份詳細的方案來,如果沒有問題就盡快實施。不過雲南人煙稀少,發動百姓的方法顯然不行,所以應以軍隊為主,官府發動百姓大力配合!”

“另外,你們下去之後,可以考慮下向滇邊遷移人口的可能性!或者讓商人們自發組織人手前往也行,國家可以適當給他們一些優惠政策,諸如適當減免商稅,也可以將商人們在雲南的各種投入與日後翡翠礦的股份聯係起來。”

“西南之事就照此辦理,具體的工作由內閣統籌安排,隻要不違反法例,對國家、對百姓有利的事情,就可以放開手腳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