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儒家正統(1 / 2)

“劉公子,你的酒錢還沒給?”小二伸手攔住了劉銘,低聲言語。這小二以為劉銘窘迫,故而言語輕輕,避免尷尬。倒是挺會做生意。

“這日這頓酒錢待會自有人付給你,關鍵是我走之後,你要保護好那張桌子。”劉銘回應。

“可是...”小二有些著急。

劉銘輕笑道:“沒什麼可是,要是三日之內酒錢未付,我乃劉銘,你也知道我家住址,到時候來取便是。”

“保護桌子?”小二還想繼續說些什麼,劉銘已經走遠,隨即自言自語:“保護桌子?先按他說的做,反正他家那麼大宅子,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酒樓內很多人都是看到了劉銘在桌子上刻字了的,上次那私塾柱子上的詩文不知道被誰塗抹,已經不能觀摩,不知道現在這桌子刻的又是什麼?

古時候娛樂本就少,能成為談資的不多,特別是在這個文風盛行的時代,關於文學的幽默事件,那可是關注度十分高。現在大家可都對劉銘刻的東西十分好奇。劉銘走後,不少人都陸陸續續的過來看。

王子威的臉有多綠劉銘不知道,不過臉色一定不好看。那小二要是保護好桌子,說不定還能再賺份桌椅錢。

劉銘內心有些舒暢,不過也覺得掃興,平白無故被狗咬,是誰都沒多大樂趣。

回到家中,劉銘開始了解科舉。家中其父還在的時候,是收錄了當時的一些書籍了的。其中最多的是《楚報》。

《楚報》,難道這裏還有文刊?

原來,這楚報乃是楚國大儒主辦的一種類似現代新聞的媒體。主要收錄楚國內一些優美詩詞,經典論述文,以及一些雜談等。其他國家也會有相應的一些報刊。

劉銘開始認真在這些當代‘報紙’上尋找關於科舉的相關文章。一看,獲得的知識還真不少。

這個世界雖然有科舉,但是和中國隋唐的科舉不太一樣。

隨著漢朝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漢朝四百多年的統治下,儒家形成了優勢,儒學之風曾經盛極一時。但是隨後東漢至西晉,是兩百多年的亂世,隨著東漢大統一王朝的分崩離析,統治思想界近四百年的儒家之學在當時也失去了魅力。

在那段士族統治的時代,士大夫對兩漢經學的繁瑣學風,以及三綱五常的陳詞濫調普遍感到厭倦,於是轉而尋找新的‘安身立命’之地,醉心於形而上的哲學辯論。這種辯論猶如後代的沙龍,風雅名士(以嵇康,阮籍為代表的赫赫有名的‘竹林七賢’,恰是魏晉風度的化身),聚在一起,談論玄道,當時人稱之為‘清談’或‘玄談’。

玄學又稱新道學,是對《老子》,《莊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說。產生於魏晉,是魏晉時期出現的一種崇尚老莊的思潮。

不過隨著軍閥割據,在寒門子弟無法進入仕途,改革越來越迫切的時候,原本的‘九品中正製度’被法家半聖韓雲改革,而韓雲也是憑借‘科舉’而入法家半聖。

改革之後,‘科舉’取代了原本的‘九品中正製度’,各國出於對大統一王朝的渴望,都想統一九州,同時避免那種‘出世’和及時行樂的魏晉之風,對士大夫階層進行調整,加強自己統治的凝聚力,避免本朝綱士大夫的‘無為’的‘出世’思想,於是儒家那‘治國平家安天下’的以天下為己任的統治思想又得到了統治者的親賴。

如今又再次形成外尊儒術,內重法家的局麵。而兵家曆朝曆代都是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