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又遇摩擦(1 / 2)

孫寧登上台去,手裏拿著紙稿,運轉著自身才氣,在文台上大聲朗讀起來。

此時孫哲夾雜才氣的雄渾聲在這牆苑內回蕩:“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

“梅花如此清幽絕俗,出於眾花之上,可是“如今”竟開在郊野的驛站外麵,破敗不堪的“驛外斷橋”,自然是人跡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這,這恐怕與剛才劉銘在孫府中被眾人誤解,孤立的處境有些相似吧?”其中一位舉人有些感慨,侃侃而談。

文台周圍其他人也是點點頭,這是那魯溫良也是忍不住開口:“以梅花自喻,梅花高潔,如此雅德,我卻橫生猜疑,剛剛還懷疑劉鳴州有雀占鳩巢之嫌,想必這“寂寞開無主”一句,劉銘更是將自己的感情傾注在客觀景物之中,首句是想象中的景語,這句恐怕已是情語了。”

語畢,周圍也有些惋惜,這詩句在此能惹人同情傷感,同時在座有些也是自認為懷才不遇之人,讀起這首詞賦來,又是從另一個側麵,獲取共鳴,不僅有些傷感起來。

這時一位不知名的舉人議論道:“上闋狀物寫景,描繪了風雨中獨自綻放的梅花。梅花長在偏僻的“驛外斷橋邊”,備受冷落,“寂寞開無主”更是無人理解,雖然不是由人精心栽種的,但是它任然寂寞地開放著。這與劉銘雖然被指責卻堅持初衷,何其相似。“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在這樣的暮色黃昏中,獨自挺立開放的梅花,難免會有著孤苦無依的愁苦,更何況環境如此惡劣,風雨交加,倍受摧殘。這,這實在是令人深深歎息。”

孫寧在剛才已經和孫哲解釋了大概,此時看著孫哲有些自責,於是點評道:“這“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它的其一美德是樸實無華,不慕虛榮,不與百花爭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開放,它的與世無爭使它胸懷坦蕩,一任群花嫉妒!相信有此情懷的人,也必定包容他人。至於“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它的其二美德正是誌節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淪落到化泥作塵的地步,還香氣依舊。能寫出如此高尚節操的詞賦,我相信此人斷然不會是什麼奸妄小人!”

詞賦最高境界本就言有盡而意無窮,如今這首詞正是做到了這點,相信這清新的情調寫出的傲然不屈的梅花,那堅貞不屈,高尚恪守的品質,會是對孫哲的質疑而做出的最好回答。

孫哲從呆呆的愣神中回過神來,對著劉銘深深的鞠了一個躬:“孫哲明了,有錯怪之處,敬請見諒。”

劉銘笑了笑,看著孫哲,趕緊過去扶住孫哲,托著他的手:“孫公子何須如此,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孫寧有些詫異:“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怎如此熟悉?”

劉銘回應:“語出《左傳》:吾知所過矣,將改之。稽首而曰:‘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孫哲低語道:“孫哲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