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你有什麼良策。”
望著皇後殷切目光,嬴政忽然感覺自己肩頭責任更重。
是啊,他不僅是秦國的皇帝,還是扶蘇的父親,是熊皇後的夫君,保護大秦,就是保護他和他的家人。
朕暫時也沒有想好,“
熊皇後眼眸黯淡下來,嬴政心頭隱隱作痛,他不忍見自己女人燃起的希望歸於幻滅。
”不過你放心,哪怕是地獄模式,我也要走一走,至少現在,陳勝還沒開始造反!“
始皇帝抬頭望向前方,意味深長道:
”眼下最要緊的,是把蒙恬軍調回來,讓扶蘇也趕緊回來!”
秦王政三十五年,公子扶蘇被皇上發配上郡,在蒙恬軍中監軍,從此遠離大秦權力中心,直至最後被胡亥賜死。
追究此事發生,與當年發生的焚書坑儒事件密不可分。
秦王政三十五年,也就是始皇帝嬴政駕崩的倒數第三年,這年冬天,不知在哪位大神組織下,大秦帝國的儒生們不約而同向始皇帝發動攻擊。
秦國儒生們沒有舉兵謀反衝鋒陷陣或是像張良派刺客王大錘刺殺皇上,畢竟他們沒這個本事也沒這個魄力。
儒生們最擅長的是口舌之利。
他們用最惡毒的言語攻擊始皇帝,將嬴政比作夏桀商紂等亡國之君,列數嬴政十大罪狀,什麼驕奢淫逸,窮兵黷武,好大喜功,刻薄寡恩。
在儒生們口中,不僅是始皇帝,甚至連他爹秦秦莊襄王也是個渣渣。
有人還試圖從始皇帝精神狀態進行分析,試圖證明大秦帝國皇帝陛下是個徹頭徹尾的瘋子。
帝國的一係列新政,如北擊匈奴南伐百越統一度量衡等,在儒生那裏都變成亡國之政。
嬴政對儒生保持克製態度,倒不是因為他相信這世界最寬廣的是海比海還寬廣的是男人的胸懷。而是想找到這些渣渣們的幕後主使,把這個渣渣剁成肉泥,做成肉醬,佐以飯食。
先秦時代,醬是美食象征,也是貴族標配。
子曰:不得其醬,不食。
這裏的醬當然不是豆醬,而是肉醬。
而始皇帝最喜歡吃的是人肉做成的醬。
尤其是用仇敵做成的肉醬。
心懷叵測的儒生們當然不知道始皇帝對肉醬的癖好,嬴政表現出來的寬容讓他們產生某種錯覺,就像流言所說的那樣:
嬴政病重快要死了。
於是這些變本加厲,甚至有人勸說嬴政退位,讓公子扶蘇提前登基!
其中以侯生、盧生為代表。
實際上侯生盧生根本不是什麼儒生,隻是始皇帝豢養的方士,和徐福一樣,他們的任務是替始皇帝搜尋不死藥。
不死藥當然不是那麼好找的,前輩徐福耗盡半生都沒找到,何況是這兩個戰五渣。
因遲遲找不到不死藥,兩人多次被始皇帝臭罵。
於是他們兩位便帶頭批判始皇帝天性剛愎自用貪婪無度十惡不赦,嘰嘰呱呱說了大堆壞話後,然後,然後就跑了。
兩人從嬴政那裏拿到的錢財一點不比徐福少,卻欺瞞嬴政,嘲笑嬴政,最後還要咒罵嬴政。
這樣的禽獸,車裂都是輕的。
盧生候生事先得到消息,逃之夭夭。
留在在鹹陽來不及逃走的儒生被抓住,在始皇帝看來,這些人和盧生他們沒什麼兩樣,都是忘恩負義用心歹毒之輩,於是將他們全部丟進大牢審問。
在大秦酷吏嚴刑逼供下,方士們相互揭發,人性惡之花完美綻放,就連小時候偷窺鄰居女孩洗澡也被禦史記錄在案。
嬴政暴怒,也不再繼續審問,下令將四百六十多人全部活埋。
同時將天下雜七雜八的書籍焚毀,因為丞相李斯說經書會擾亂人心。
這便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焚書坑儒事件。
公子扶蘇害怕嬴政殺戮太多(其實也不多),本著見其生不忍見其死的儒家思想,向始皇帝諫言。
扶蘇勸說,天下剛剛安定,邊遠地區的黔首還沒有歸順,不宜殺戮,另外,儒生奉行儒學,粗暴禁絕儒學,恐怕會導致天下不寧。
扶蘇公開儒生求情,相當於是承認自己是這些儒生幕後主使,嬴政如何不怒。遂命扶蘇離開鹹陽,去上郡監軍。
上郡乃苦寒之地,遠離鹹陽,遠離權力中心,見兒子被發配到這裏,熊皇後頗為惱怒,隻要每次遇見嬴政,都要向他施壓,希望皇帝能收回成命。
始皇帝生性鬱鬱寡歡,麵對熊皇後嘮叨,平時也不願過多解釋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