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卓別林的喜劇精神。
查理·卓別林作為電影史上最著名的喜劇大師,一生拍了70多部電影,其中許多稱為電影藝術的不朽名作。
卓別林影片的風格特征在於它的幽默和諷刺性,這歸功於卓別林所塑造的一個被中產階級排擠出來生活在社會底層卻仍保持著中產階級文明,極富衝突感的紳士流浪漢夏爾克的銀幕喜劇形象。
這個有血有肉,生動的銀幕形象來源於卓別林深刻的人生閱曆。
卓別林魚許多早期喜劇明星的不同之處在於他絕對不是一個“國王身邊的小醜”,不是一個簡單意義上的滑稽醜角,他是早期電影真正的製作者和探索者。
他的電影敘事所依靠的並非是情節結構,故事在他的影片中不過是一個鬆散的,淡化的框架而已,他帶給電影的是富於美學化的喜劇情趣和情感的表達,是充滿動作性的,富於效果的,純視覺化的造型語言。
卓別林和他的喜劇精神被20年代歐洲先鋒主義純電影的探索者們奉為“上帝”,他甚至直接影響了反敘事的立體主義電影和達達主義電影,然而,卓別林的喜劇片創作卻並不消極,那個夏爾克流浪漢在給人們帶來歡笑的同時,卻讓我們深刻體會著:個人與未卜命運之間的衝突,與社會現實的衝突,與強權政治的衝突,與現代文明的衝突,與工業化文化之間的衝突。
卓別林打破了好萊塢既有的夢幻色彩,將現實生活中的殘酷植入於他的電影喜劇精神之中。
42.歐洲20世紀20年代先鋒派電影。
這是電影藝術史上的第一次電影美學運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歐洲電影也開始恢複。
對於富有創新精神的歐洲電影藝術家們來說,電影根本就沒有什麼傳統可言。
出於對電影本性的探索和對商業電影的反抗,他們所繼承的僅有格裏菲斯和卓別林電影的實驗精神,並逐漸形成了實驗電影的概念,一些電影實驗室和電影俱樂部相繼誕生。
一批優秀的電影藝術家和作品相繼湧現,第一批重要的電影理論家和著作也同時問世。
從1917年到1928年,在電影美學的探索中出現了眾多的電影學派和流派:
在法國,如崇尚自然追求現實真實的印象主義心理敘事,純電影美學實驗中擺脫敘事和演出的立體主義,擺脫敘事,邏輯和物理現實而創造出來的純視覺節奏的抽象主義,尋求荒誕而無理性的達達主義,超越夢幻與現實的超現實主義。
在德國,如發軔於從形式到形式“學究氣”的抽象主義,真理與謬誤,理性與非理性界限不清的表現主義,滲透中產階級悲觀心理的寓言式的室內劇,具有現實主義精神的新客觀派的街頭電影。
在前蘇聯,富有創造性地將階級衝突,社會性的思想內容引入電影,通過蒙太奇學派理論與實踐的探索,成功地將宣傳性,規勸性經由美學化了的形式給予呈現。
20世紀20年代歐洲先鋒派電影各具風格的美學實驗和探索,構成了一個極為複雜的電影文化現象,彙集成一個空前的美學運動,對世界電影的發展產生了無可估量的影響。
43.法國詩意現實主義電影。
20世紀30年代的法國隨著世界性經濟危機的到來,嚴酷的現實不得不使人們開始注意到如何生活下去,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去尋找一點樂趣和詩意。
以讓·雷諾為代表的一批藝術家,結合左拉的自然主義文學,部分地繼承了法國通俗文化的傳統,相繼拍攝了一些反映社會形勢,描寫普通人生活和命運,進行社會批判的影片,史稱“詩意的現實主義“時期。
影片主題幾乎離不開愛情,逃亡和槍殺,表現出不可抗拒的命運對普通人的施壓和折磨。
“詩意的現實主義”有一種淡淡的哀愁,有浪漫抒情的特點,卻不是浪漫主義的飽滿向上,而是“黑色的現實主義”,“搬到平民社會現實中的悲劇模式”。
詩意現實主義電影的探索更多的在社會方麵,而放棄了早期先鋒派的玩弄技巧,使法國電影在歐洲開創了電影表現時代精神的先河,突破了隻表現上流社會人物的陋習,開拓了現實主義的創作內容。
當時活躍在法國影壇上的“詩意的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有:富有幽默喜劇精神的雷納·克萊兒,使普通人題材複活的讓·維果,描寫罪犯心理的馬賽爾·卡爾內,擅長揭示貴族題材的讓·雷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