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晏(715~780)。理財家。字子安。曹州南華(今山東菏澤西北)人。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為戶部侍部,充度支、鑄錢、鹽鐵等使。代宗廣德元年(763年)任吏部尚書、同平章事。不久罷相。仍領度支鹽鐵轉運租庸使及東都、河南、江淮、山南等道轉運租庸鹽鐵使等職。理財達20年。疏浚汴水,用分段轉運方法,每年運江淮糧食數十萬石。以解決關中食糧。整頓鹽法。在離鹽鄉較遠地區設置常平鹽。缺鹽時平價出售存鹽又實行常平法。德宗即位後。被楊炎誣陷而死。
聰穎過人有膽有識劉晏出身於一般官僚家庭,祖父劉恭,做過新井縣令,父親劉知海,出任過武功縣丞。劉晏從小聰慧敏智,刻苦好學,七八歲時就能熟讀詩文,會寫文章,有神童之譽。
開元十三年(725),唐玄宗到泰山封禪,百官相隨而行。當玄宗行至曹州行宮,剛十歲的小孩劉晏,給玄宗送來了他自己寫的《東封書》,歌頌皇帝東封泰山。出色的文采,使玄宗大為驚奇。他命宰相張說當麵測試。張說問過劉晏,果然才智過人。他讚不絕口,回奏玄宗說:“這是國家將來的好征兆啊!”於是,玄宗將劉晏帶回長安,破格授於他秘書省正字的小官,負責圖書文字的校勘工作。在秘書省,劉晏有機會閱讀大量著作,充實自己的學問。開元十五年(727),玄宗在勤政殿看雜技表演,有位叫王大娘的正在表演頭頂百尺竿,玄宗召來劉晏,要他詠一首王大娘戴竿詩。劉晏脫口而出:
樓前百戲競爭新,唯有長竿妙入神。
誰得綺羅翻有力,猶得嫌輕更著人。
玄宗聽後驚異讚歎!玄宗又問劉晏,你做正字,正了多少字?劉晏回答,天下字都正了,唯有“明”字還未正得,老向一邊傾斜。這機智、風趣的回答,逗得玄宗及在場的人大笑不止。
天寶七載,劉晏出任夏縣(山西夏縣)令,後來又任溫縣(河南溫縣)令。他所到之處為百姓謀利施惠的事跡均有記錄可查,老百姓把這些事跡刻在石頭上傳示後人。
天寶十四年(755)冬,安祿山起兵反唐,陷洛陽,破潼關,玄宗逃到了成都,京城長安也落入叛軍手中。天寶十五年(756)七月,玄宗的兒子李亨在靈武即位,改元至德。在戰亂中,劉晏逃到了襄陽避難。襄陽是玄宗第十子李磷的地盤,他是江陵四道的節度使,想乘此機會招兵買馬,奪取皇帝寶座。他知道劉晏的才華,想讓他來擔任藩國裏的重要職務。劉晏分析了永王李磷的情況,堅決辭謝,而接受了唐肅宗的任命,就任戶部度支郎中,兼侍禦史,掌管江淮地區的租庸事宜。劉晏從襄陽趕到吳郡(蘇州)上任,此時,永王正率大軍反叛。劉晏勸說吳郡太守李希言奮力抵抗,劉晏又分兵把守餘杭,李希言兵敗後和劉晏彙合。不久,李磷兵敗。在抗擊李磷的叛亂中,劉晏有膽有識,立下了功勞。
從此,唐肅宗對劉晏更加信任,調任劉晏為鼓原太守,後又升任隴、華二州刺史、河南尹。
親自勘察疏浚漕運
唐軍收複長安後,劉晏於乾元二年(759)被任命為京兆尹,做了首都長安的行政長官。京兆尹是個重要的職務,也是個很難當得長久的官。在皇帝眼皮底下做官,周圍還有不少地位比自己高、權力比自己大的王公官僚,倘若沒有官場經驗的人,要想在這個位子上周旋得開,那是很困難的。劉晏以才能升任,一不善於應酬,二又無靠山,不久就卷入一場政治糾紛,被貶了官。
司農卿嚴莊,因犯有通敵罪被捕入獄。劉晏作為京兆尹,就把他的住宅看管起來,加以監視。這是他職權範圍的事,但卻因此遭到嚴莊的忌恨。唐肅宗本來要嚴懲嚴莊,經不住嚴莊上下活動,最後不但赦免無罪,還親自召見他。在肅宗麵前,嚴莊誣告劉晏有野心,功居自傲,不尊重皇上,並告訴他泄露皇帝在宮中的講話給別人聽。皇上聽到這些就信以為真。加上在上元元年(760)劉晏接替第五琦,出任戶部侍郎、兼禦史中丞、度支鹽鐵鑄錢使,權力過大,引起宰相蕭華的妒忌,也在皇帝麵前說他的壞話。肅宗就不加分辨,在上元二年(761)將劉晏貶為通州刺史。
劉晏在通州作了半年刺史。唐肅宗去世,他的兒子李豫繼位,是為代宗。代宗即位後不到兩個月,就把劉晏召回京城,官複原職,繼續加以重用。
寶應二年(763)正月,代宗升任劉晏為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做了宰相,還兼度支等使。
劉晏在朝廷,長期與宦官程元振交好,程元振因事獲罪,一些人就攻擊劉晏與程元振關係密切。於是,第二年就罷相,改為太子賓客。
兩個月後,即廣德二年(764)三月,劉晏又被任命為禦史大夫,領東都、河南、江淮轉運、租庸、鹽鐵、常平使,分理天下財賦。劉晏受命後,馬上著手解決京師糧食和全國財政的問題。
當時正是安史之亂後,京師糧食奇缺,米價高到每鬥一千錢,連宮廷膳房也沒有隔夜糧,長安郊外的農民把還沒有熟透的麥粒從麥穗上揉搓下來交納,供軍隊用。
首先,他著手整頓江淮漕運。長安是全國的首都,人口稠密,周圍所產糧食已不能滿足需要。每年要從東南各地調進大量糧食,安史之亂後,原漕運路線破壞,漕運不暢通,因而發生糧荒。為解決漕運線路問題,劉晏親自到各地勘察,他順著黃河,察看三門峽漕運遺跡,到過硤石、河陰、洛口等許多地方。在獲得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總結以前的漕運經驗,選取了由淮河經汴水入黃河,再由黃河轉渭水到長安的運糧路線。在給宰相元載的信中,他詳述了打通這條路線的好處和存在的問題,希望朝廷給予支持。當時,元載獨攬朝廷大權,無暇顧及這些具體的事,得到劉晏的報告後,立即就把整治恢複漕運的事全部委派劉晏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