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英東,1922年5月10日出生於中國香港地區一個水上窮苦人家。

霍英東在香港的事業不斷發展,現在他所經營的範圍已擴大到包括地產、建築、航運、旅館、酒樓、百貨、石油等多種行業。

霍英東先生十分關心祖國建設,自1979年以來,先後在內地的總投資達5億港元以上,其中贈款達4億港元。他的名字已與他的投資項目——白天鵝賓館、中山溫泉賓館等並著於世。

進入20世紀90年代,霍英東在維持香港繁榮穩定、推動祖國改革開放和體育事業蓬勃向上等方麵做出了卓越貢獻。

1945年8月,抗日戰爭結束,日本人撤走了,運輸成為當時香港迫切需要的行業。霍英東看準了這個機會,時時留意著官報上拍賣戰餘物資的消息。他借用了母親積攢的有限資金並東拚西湊,搶手買了一些廉價的舢板、小艇和海軍機器,很快地轉手賣出,從中獲利,手裏才有了一點積蓄。

當時,日本人正高價收購可製藥物的一種海草,霍英東獲悉後,了解到南太平洋拍拉達斯島附近密布這種海草,於是買了一條61英尺(18餘米)長的摩托艇,聯絡了80個渴望賺一筆大錢的漁民,向該島進發。

哪料島上氣溫極高,食物非常缺乏,又無淡水和藥品,他們遇到了極大的困難。一去6個月,當他們冒險歸來,帶回的海草僅夠開支,無利可圖。

這次生意的慘敗,造成了母子在創業上的分道揚鑣。但這並沒有使霍英東低頭,他說:“母親信不過我,認為我冒的風險太大。但我要堅定信念,絕不氣餒。”他又設法買了一條拖船,決心闖出一條路,自己獨立做生意。

在友人的幫助下,他抓住有利時機,從事有利可圖的駁運事業。由於他善於經營,有過人的智慧和膽識,開業以後一帆風順,發展很快,成了香港運輸業上嶄露頭角的強者。

在經營方向的選擇上,霍英東認真權衡利弊,根據自己的實力,再尋求朋友的資助,開辟那種別人不願做但卻很有前途的行道,因此當其成功時,別人的感覺是他預測準確,決策優先。就這樣,他開始了滾雪球式的發展,他利用積累起來的錢一步一步地拓展業務,繼續尋找有前途的“冷道”,先人一步經營房地產業,買舊樓,蓋新廈,開房屋預先分層出售之先例,業務不斷擴大,公司的實力不斷增強,他本人則成為香港房地產業之巨子。

正當房地產業大紅的時候,不斷進取的霍英東眼睛又盯著本大而利薄的“淘沙”業。

20世紀60年代的香港淘沙業,人工多、獲利少、賺錢難,許多商人不敢輕易涉獵。而獨具慧眼的霍英東,在房地產業取得巨大成就之後,敏銳地洞察到隨著香港建築業的蓬勃發展,海沙的需求量將迅猛增長,淘沙業大有可為。

於是,霍英東知難而進。一方麵,他派人到世界各地,不惜重金定購淘沙機船,曾於1961年花費120多萬元港幣,向泰國政府購置了一艘載重2890噸的挖泥船,動用機器,挖泥淘沙。霍英東屬下的有榮船務公司擁有大小船舶90艘,其中挖泥船不下20艘。另一方麵,有榮公司還與港府簽訂了長年合同,專門負責修繕香港各處碼頭,積極參與香港的填海工程,建設海壁,用所淘海沙來供應香港建築業的需要。當時中西置業公司建築上的主要原料海沙,均由有榮公司專責運輸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