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 買錄像杜苟生隙(1 / 2)

胡秋萍將杜基常的家底告訴眾人,她不知苟興旺與杜基常出身相差無幾,隻是一個市區,一個遠郊縣城罷了,好不到哪兒去。故聽他們議論便覺刺耳,加上心中有事,不再吭聲,拿完東西就走出了房間。估計走遠了,聽不到腳步聲了,胡秋萍方告訴眾人。

你們看到他這幾天無精打采、尋尋覓覓、愁眉苦臉、丟魂失魄的樣子嗎?

郎玉海在同一個攤內,知道些原因,沒有吭聲。朱春培因天天在一起拱豬,也知道點影子。胡秋萍一提,便想起這幾天的情景。

你這一說,方覺得他這幾天與以前有些不一樣,牌也打得少了,常常一個人向隅沉默,悶悶不樂,是為錄像機的事嗎?

可不就是錄像機的事!

買錄像機啦,好事兒啊!現在錄像機成了家電的寵兒,好多人想買而買不著呢,那為什麼還不高興啊?

殷顯文有些不解,問胡秋萍和朱春培。胡秋萍告訴他。

哪裏呀,錄像機沒有買成,還白白丟了三千五百元,心裏正不舒服呢。

還在為這事懊惱!怪道他整日不高興,整天哭喪著臉呢。

朱春培插完,殷顯文又問。

那是怎麼回事?錄像機沒有買成,卻又損失了那麼多錢?

看到一些人家有了錄像機,苟興旺和常瑜琴夫婦羨慕的了不得,說他們垂涎欲滴是一點兒也不過分。朝思暮想要買錄像機,猴急得狠,四出打探,希望能買到錄像機。偏偏錄像機供不應求,尤其是進口原裝的名牌更難求。也虧常瑜琴門寬路廣,打聽到九室沈虹玲的一個朋友能搞到出國人員的購物單,也就是出國人員轉讓購物指標。常瑜琴請沈虹玲幫忙,沈虹玲答應了。出國人員購物指標是要用外彙才能買的。苟興旺知道杜基常家中有一定數量的美元,就想向他兌換一些。杜基常也正在尋找途徑買錄像機,見苟興旺尋著了,便詳細問了情況。他立即估算了一下,轉讓指標及錄像機本身共三百五十多美元,是合算的。便讓苟興旺打聽還有沒有?有,也給他弄一台。於是常瑜琴找到沈虹玲,沈虹玲又去找指標販子,販子滿口答應想辦法,隻是兩台錄像機加一架電子琴要先交共三千五百元的指標轉讓費及定金。告知杜基常同意後,常瑜琴便將三千五百元交給了沈虹玲轉給指標販子。指望過幾天便能取到出國人員購物單,一起去出國人員服務部購買錄像機。

杜基常將這事告訴了我,因為他知道我們家已有了錄像機,也是用出國人員購物單買的。隻不過我們不是買指標,而是親戚送的。我問了他詳細情況後告訴他,不但要看是否是名牌,還要看型號是否先進,因為處於大發展期間,型號差一級功能和性能就差不少。經我這麼一提示,也不知道杜基常有沒有去調查核實過,他很快就撤回了購買意向,告知了苟興旺後,立刻就抽回了資金。這時,那三千五百元已經交了出去,損失本應有杜基常的分。可杜基常不言承擔,苟興旺又說不出口,無可奈何,隻好生悶氣。

出爾反爾,這杜基常太不象話了,叫苟興旺如何去跟人家說呀!

朱春培很激憤。

是啊,苟興旺難以向人家啟齒。最終還是說了,人家也沒有說什麼,答應去和指標販子協商。

若是協商不成,這苟興旺不就要買兩台錄像機了嗎?那玩兒有一台不就夠了嗎,要兩台幹嘛使啊!

朱春培憤憤不平。

兩台倒也沒有使苟興旺犯愁,錄像機很緊俏,不愁貨不出去。隻是買指標的錢人家不肯退了,這就吃大虧了。苟興旺夫婦急的火燒油煎似的,三番五次地找人家協商,想要回那份指標費。做這種買賣的人要冒一定的風險,哪有不心黑的,輕易哪能要得回。又是自己先失了信的,沈虹玲的朋友也沒有轍。要不回那份指標費,那幹脆兩台都買。人家倒是答應幾天後送購物單來。

可是,等了一個星期又一個星期,不見購物單來,沈虹玲及其朋友催了幾次,都無效果,後來那指標販子幹脆沒有了音訊。苟興旺心知不妙,象熱鍋上的螞蟻,坐立不安。和沈虹玲說,沒有購物單也行,就將那三千五百元退回來吧。也是石沉大海,杳無音信,三千五百元就這樣打了水漂。苟興旺夫婦是割肉剜心般的疼,杜基常卻問都不問一聲。

過了差不多半年,石沉大海,徹底沒有了消息。苟興旺夫婦心疼那三千五百元,就想用法律手段討回,谘詢律師後遞交了訴狀,將沈虹玲的朋友告上了法庭,沈虹玲自然也脫不了幹係。法院倒是收理了,可法庭調查庭審的結論是無有過硬的證據能認定,又是同一單位的職工,建議回去協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