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禮銀讓韓熙光調試懸浮台的平衡,兩人將台子台麵傾斜一度稍過,韓熙光用手輕輕地點了一下,那台子便慢悠悠地擺動起來。舒禮銀告訴韓熙光:
當台子的不平衡力矩較大時,擺動速度快,擺動的角度不大,衰減快。你注意觀察出擺動中心,測出周期,再用那公式算出不平衡力矩,化成力,再用磅秤稱出配重。
以往測試平衡,舒禮銀也是叫你測這個,他測那個,嘴裏不停地叨叨,“動作要輕”,“觀測要仔細”等等、等等。他不時地扒拉台子,卻不讓別人碰,生怕你弄壞了。韓熙光一般不參與,估量今天也不會真讓自己測試,對他的嘮叨沒有聽,隻是隨意問了一句。
擺動周期測到多長這平衡就算可以了。
三千秒左右。
要五十分鍾那。
舒禮銀夾起皮包出去了,罕見地將平衡測試交給了韓熙光。這三千秒是他的口頭標準,可就是從來也沒有真正達到過,最長最好的一次測到二千七百秒,一般是兩千秒左右。
坐在椅子上,韓熙光還真有點心中無數。雖然道理很簡單,可他每次看舒禮銀測試平衡時都相當費勁,來回扒拉,來回稱砝碼,不停地移動砝碼位置,三四個小時才能達到兩千秒左右。韓熙光怕自己弄不好,那公式又一直在舒禮銀手中,自己也未曾認真留意過。所以這次意外讓自己來測試,心裏沒有底。他離台子一米多坐著,一邊觀測著台子的擺動,一邊思索著。
放棄了第一次擺動以排除人的幹擾,從第二個拐點開始測錄,測了兩個周期的振幅,記錄了周期長度,估計出擺動中心。略略估算,放上了一塊五公斤的砝碼。啊,效果顯著,擺動周期一下子增加了十幾分鍾,擺動穩定後記錄下數據。又在新估計的平衡點加上約一公斤多的園鐵餅,台子以較快的速度翻了過去,說明加多了。於是他用兩塊小的換下那塊大的,台子又慢悠悠地擺動起來。十分鍾過去了,二十分鍾也過去了,仍沒有往回擺的跡象。擺動角度超過了九十度,一百五十度,看來又要翻過去了,翻就讓它翻吧。等它擺完一個周期再測數據是一樣的。可是,擺過了三百度也不見有往回擺的跡象。韓熙光觀察著,看來象勻速轉動,有點隨遇平衡的味道。
韓熙光繼續觀察著,舒禮銀忽然走了進來,看了看台子。問:
調得怎麼樣?
還可以。
你算過沒有?
沒有,就這麼估量著加的。
周期有一千秒了沒有?
有了,超過了。
舒禮銀去找公式,韓熙光繼續觀察,台子仍然沒有換向的意思。快接近三百六十度了,那就是說,縱然不是隨遇平衡,擺動周期也早超過四千秒了。
當舒禮銀拿來那個公式時,韓熙光告訴他:
轉了差不多一圈了,仍然沒有往回擺的意思。
這就有問題了。
韓熙光沒有吭聲,舒禮銀思索了一陣後又道:
難道是勻速轉動、隨遇平衡?
在無幹擾力的情況下勻速轉動,是隨遇平衡的表現,現在有些幹擾,就不能這樣下結論了,但其不平衡力矩的的確確是比較小了。
你計算過沒有?
沒有,就這麼估計出平衡點、估計著加的砝碼,變換了兩次。
這就神了。
也是碰上的。加那個大圓盤時,擺動很快就倒個兒,於是換上兩個小的,又將那第一次加的稍稍移動了一點位置,就成這種狀態了,豈不是碰上的。
舒禮銀滿腹狐疑,韓熙光卻心中有數,他對舒禮銀道:
午飯快到了,再測一個周期是不可能了,上午先別動它,午飯後將台子多傾斜一些,再看看。
舒禮銀表示同意,也說下午再繼續。
午飯後,韓熙光喝了一杯茶,便下到試驗室,隻見舒禮銀已坐在那裏觀察台子,韓熙光也就搬把椅子離台子遠遠地觀察。
舒禮銀不一會兒扒拉一下台子,又特地在麵前樹一根小鐵棍,棍上貼塊膠布,用作基準。韓熙光是什麼也不加,他正對傾斜台子的支點,遠遠地觀看,他隻觀察擺動的兩個極限位置,確定擺動中線,加配重。舒禮銀告訴他:
這次的傾斜角度大些。
傾斜角度大,擺動力矩也就大,擺動就明顯要快些。
舒禮銀繼續觀測著,仍舊不時地用手去扒拉台子。韓熙光隻遠遠地看著,不動聲色不動手。
舒禮銀扒拉了一下台子,高速讓它停下;看不到動靜了,又扒拉台子,使其動起來;再扒拉使其靜止,複又扒拉使其動。來回七八次之後,舒禮銀輕輕推了一下,台子緩緩地轉動起來。十度,二十度,三十度,不見有減緩的趨勢。九十度,一百度過去了,依舊如此。大半圈過去了,依然如此。舒禮銀耐不住,又扒拉台子使其反轉。又是十度,二十度,九十度、一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