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熙光一個人在辦公,武斌文悄悄走進來坐到他對麵,輕輕地道:
今年所裏組織人到北山試驗基地療養,你去不去?
工作有些忙,不想去。而且,我女兒想看望她的伯叔姑姑們,若有空想滿足她的要求,帶她到家鄉走親訪友。
所裏規定四十五歲以上的職工分三批療養,今年我室有六個名額,想給你們組安排一個。
那就叫舒禮銀去吧,這幾天他老喊身體不適,療養不正好嗎?
先問過他了,他說工作忙,脫不開身,他建議讓你去。
雖說工作以來尚未療養過,也很想靜心休息幾天,可這次卻是真不想去,工作忙是其一,想帶女兒回家鄉是其二。
書記將韓熙光的名字登記上,說是到時能去就去,不能去就明年去,韓熙光沒有再說什麼。
時隔不幾天,舒禮銀告訴韓熙光。
這幾天身體很不適、不舒服。
那何不到“北山試驗基地”去療養幾天。
工作忙啊,抽不出時間呀。
再忙,你放自己幾天假,比如你出差幾天,開幾天會什麼的,不都放下了,過來了。不信,你去療養試試。
不行啊,錢主任有好多事要我做、好多試驗數據要我提供呢。
錢述宗嘛,也是抓的著就抓,抓不著就拉倒。他天天寫綜述,幾天一個題目,你圍著他、跟著他的指揮棒轉,能跟的上、轉得及嗎?不暈頭轉向才怪呢。你走了,他抓不著了,也就拉倒了。
那樣他會很不高興的。再說北山那鬼地方,我才不想去呢。
噢,原來如此,那你就下次去濱海帶河吧,那是《星月工程研究院》的療養點,聽說環境優美,超五星級,專為幹部療養修建的。
星月機電所許多人都去過北山試驗基地,人們對去那兒療養不感興趣。湊不夠人數,所裏讓各研究室和工廠各車間動員。武斌文纏住韓熙光,經不起三番五次的動員,韓熙光答應了。
韓熙光等一行由新任工會主席盧迪奇帶隊,乘所裏的大轎車在柏油路上開了近三個小時到達北山試驗基地。雖是本所的一塊試驗基地,與韓熙光一樣,許多人都是第一次到這裏,這其中就有小花園的聊客水揚波,認識的還有三室溫義新、八室聶樹斌、十室解曉明,研究室就動員到這五個人。比較熟的還有舒禮銀的老婆孫菊香。原本想招募百人以上,結果隻動員到八十三人。
下車後盧迪廳分配了下榻的房間,韓熙光放下簡單的行裝便走出了房間,看那試驗基地的平麵圖,審視著那生活區的環境。不一會兒,水揚波、溫義新、聶樹斌和解曉明也走出了房間。
北山試驗基地在五康村北一百多公裏的山中。機電所六室有兩項試驗用到有毒液體,噴射出比較強的有毒氣體,故其試驗室不能建在五康村,不能建在黃都鎮近郊平原地帶,就到北部山區選了一塊相對封閉又較平緩的山溝建試驗室。初建時四周全是無主的荒山禿嶺,沒有樹木和住戶。機電所選圈了三條相鄰的較為平緩的山溝,建起了試驗室、簡易加工間和生活區。試驗室及有毒液體存儲間在同一條山溝,兩者相距五六十米,另有兩間休息室設有簡易床鋪、兩張桌子和幾把椅子,與試驗室和存儲間成犄三角,相距各有五六十米,沒有其餘房舍,總占地麵積約有百餘畝,有鐵絲網圍圈著,防止人畜進入。
加工間和生活區距試驗室一公裏開外,在另一條山溝,加工間占地約有五六十畝,建有一個車刨銑磨俱全的綜合加工車間和一個小型器材庫。原先隻是用鐵絲網簡單圍著,後因有人鉸破鐵絲網,進到裏麵拿器材、甚至拿加工好的零部件,就在人能翻越的地方砌了兩米高的牆。生活區與加工間隻隔著一個數十米高的小山包,有一條山間小道相通。生活區兩棟三層住宿小樓,為地震後重建,能抗八級以上地震,結實寬暢講究。各有三十多個向陽房間供來客住宿,用來接待到此山做試驗的人員。陰麵為水房、廁所、儲藏室和活動間。小樓後麵建有兩排二十幾套平房,住有十幾戶,是常住在此的職工及家屬,空閑也有十幾套。還有幾戶住在附近的村子裏,多是工農聯盟之家。
住宿小樓的對麵二三十米坐南朝北建有食堂。那食堂挺高大,二十米乘二十米,四四方方向後延伸,四周是有兩米多高的混凝土牆,頂蓬原是將鋼筋焊成網格後蓋上油氈布。原先隻是擺放鋼筋、水泥、煤炭及器材乃至沙石之類,之所以砌那麼高的圍牆,也是為了防止人爬進去拿器材。加了頂蓬之後才臨時兼作食堂。後《星月機電研究所》發達了,又將圍牆加高到五米,上麵一排窗戶,將頂蓋翻新成穹窿式,加了天花板,蓋上了瓦片,夏天就不那麼蒸籠一般了。那地麵原隻是平整了鑲滿亂石的泥土地,後在砌圍牆時整平夯實後澆了厚厚一層水泥,重新改造整修成食堂時就又加鋪了一層水磨石。這樣食堂就比它兩邊的辦公室、會議室高出一倍多,完全是個禮堂的式樣。
食堂兩邊雁翅排開的是兩排平房,前排是辦公室,會議室,休息室、活動室,閱覽室、盥洗室,還有幾間空著。後麵的一排緊挨食堂兩側的分別用來作廚房和廚房倉庫及食堂員工休息的宿舍,左右各有一間儲藏室和盥洗室。其它的就放置雜物之類,有好多間空閑著。
後院還有四五畝大小一個院子,種了些瓜果蔬菜、花草,養了兩條狗,一隻溫順,與來人親近,一隻凶猛,整天被圈鎖著。
生活區家屬宿舍後麵各有五六畝大小兩塊地,原來是亂石叢雜,雜草遍生,後經在這裏長住的職工及家屬和來試驗的人員一點點開墾,將那些礙事的石塊砌了圍牆,搬挪不動的留在原地做了園景,其中幾塊三四米高的頗有些原始縹緲藝術形象。數十年下來,竟將那兩塊地開墾平整成大小不等的十幾塊,種上玉米、花生、黃豆、葵花子、紅薯之類,自然還有四季蔬菜,青菽、西紅柿、茄子、江豆之類。長住職工家屬和來此做試驗之人的蔬菜是不用買的,糧食也能自給一部分,其優點是新鮮沒有汙染。平時來此做試驗算出差,吃飯免費。園田往後山坡上有百畝鬆柏槐樹林,管理權屬機電所,非病枯不可以采伐。
北山原來荒禿禿一片,後經封山育林,北京市讓各企事業單位分片包幹,綠化荒山。機電所所占的那兩條山溝自然由機電所負責,栽上了鬆柏和槐楊柳及少量桃、李、杏、梨、核桃、柿子等等。幾十年下來,已是滿山青蔥翠綠、許多樹木的樹幹都已盈尺。春天一塊塊、一片片、一簇簇的山花爛漫,景色喜人。尤其是夏天,地處北京北的北山處處淙淙流泉,鳥鳴獸走,幽靜、花果飄香、涼爽宜人。
審視完生活區的環境,便到午飯時間。午飯後韓熙光和水揚波等都睡了一覺,幾個人結伴走出了生活區的大門,順著門前的那條柏油馬路看山景。
馬路的外側是一條山溪,山溪那邊是一片較平緩的坡地,栽的蘋果和梨,碩果累累掛滿枝頭。因前幾天剛剛下過一場中雨,溪中有水流淌,能聽到淙淙聲。馬路兩邊是當地農民栽的果樹,桃和杏等已采摘了,但梨和蘋果還掛在枝頭。最多的是山楂,那果實有些已微微發紅,瑪瑙翠玉一般。原來本無主的山巒在綠化之後分片給了附近的農村,由他們負責管理和看護,不得采伐外,所有山貨收益歸管理者所有。
經常住這裏的職工介紹,沿著門前的這條馬路往下走,幾百米到拐彎處順一條小路往前走二三百米就是翔雁湖。韓熙光和水揚波他們順路走去,於拐彎處發現對麵山上有一豪華山莊,被高高的青磚粉牆圍著,裏麵有數十棟二、三、四層的房舍,外觀都十分華彩輝煌,柏油路直通其間。經打聽,乃市委休憩療養之所,據說出事的那位副市長就是在那個院子裏斃命的。
小路多數地方不足一米寬,並不崎嶇,兩邊草深過膝,走了二三百米便到了湖邊。站在坡上看那湖,方圓有三四平方公裏,短軸長徑各約莫二、三公裏,從不遠處的水泥高壩可知是一個人工湖。順著平緩的斜坡走到湖邊,湖水清涼,是遊泳的佳處。因不知深淺,又都沒有帶泳衣,沒有輕易試水,大家觀賞了一陣便回了招待所。
韓熙光對圍棋一竅不通,象棋略知一二卻上不得戰場,觀戰又不感興趣。原先經常打打撲克牌,後因覺得其太耗時間,漸漸的也退了出來。到北山療養,除日記本外,沒有帶得什麼消閑書籍,那時間就主要用來賞山景了。第二天吃過早飯後便邀水揚波、聶樹斌、溫義新和解曉明等同出觀山賞景。碰巧那水揚波對棋牌的興趣也不大,對唱歌跳舞更無嗜好。於是吆喝了五六個人,一齊順著門前那條馬路往山裏走,路上又陸陸續續加入了十幾個人。眾人邊走邊看邊聊,說說笑笑,甚是愜意。走了約莫二三裏看到一片二三百米寬、二三公裏長的開闊地,兩邊修有柏油馬路,中間卻是亂石堆積,雜草叢生、沒有高大的樹木,也沒有巨石深溝、相對平坦。那兒能看到機電所的試驗室在相距一公裏的山溝盡頭。韓熙光不解地問水揚波。
何至於這麼平坦的一大塊地未被開墾利用?
水揚波看了看四周的山勢走向,然後對韓熙光道:
看這地方雖比我們所蓋房子的地方要開闊平坦得多,這裏卻是泄洪道,下大雨時這四周山上的雨水都從這裏衝下來,那是什麼東西都擋不住的。你看這兩邊山上都有比較高大的樹木,這片開闊地卻沒有,隻有灌木和荊棘之類,就是山洪經常衝刷的結果。
原來如此。
有幾個小夥子不時爬上山,下山溝,水揚波讓他們往上爬,卻不讓他們往下爬。韓熙光問這是為什麼?
往上爬費力,眼睛多看準了落腳處才邁步,踩的石頭鬆動滾落下來問題也不太大,一般都有預防的。往下可就不一樣,有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這樣的事已經發生過不知多少次了,尤其是植被茂密看不清腳下情況時就須更加小心,一般都先用竹竿之類試探試探,確定沒有危險再邁步落腳。
這裏麵有這麼多學問哪?看來還是往上爬獲益多啊!
你們生活在平原地帶的人是不需要這些的,可生活在山區的人可就得注意了,咫尺天涯,咫尺之間往往產生完全不同的結果啊。他們年輕人好動,沒有經驗,得提醒點。往上爬費力,而且也有失足的時候。
眾人一邊聊著,一邊順著馬路遛踏,滿眼翠綠,一片靜幽,空氣清新,涼爽宜人。不知不覺走出了數裏之外,大家一看表,就都又轉身慢慢踱回了生活區,休息片刻,便到了吃午飯的時候。
這裏的住房隻象征性收點費,而療養撥款標準不變,省下的住宿費部分用來改善夥食,部分用來遊覽參觀。所裏特從所食堂調來了兩個技藝較高的廚師,蔬菜新鮮,飯菜都比較可口,大家都比較滿意。午飯後大多數人都睡上一會兒,隻有幾個精力充沛的小夥子不肯睡覺,有爬山的,有在食堂、娛樂室打牌的。小夥子們本沒有到療養的年齡,因他們工作中接觸到有毒氣體或液體,規定每年或每兩三年療養一次。這次因報名人數遠遠不夠,就讓他們來充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