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回 舒禮銀奢談經理夢(1 / 3)

章文捷和黃鎮坤來聯係工作,韓熙光又參加了一次涮羊肉,味道雖不如前幾次,但還是比炒菜吃得暖和舒適些。飯後,舒禮銀和汪江南去看陶春旺,他一陣冷、一陣熱的躺在宿舍裏。韓熙光和穆曉強、關啟明陪同章、黃二人來到試驗室,閑談些工作方麵的事兒。

一會兒,舒禮銀和汪江南進來,舒禮銀屁股剛挨著凳子就問章、黃二位。

你們十四所有公司嘛?

章文捷和黃鎮坤隨向舒禮銀介紹。

我們所搞的項目與你們所搞的項目不同,你們的項目稍加改進就可以轉化為民用,開公司賺錢。我們則不能轉用於民,所以我們所的頭頭腦腦們就想辦生產民品的工廠。

從京城到吉林、黑龍江交界處數千裏之遙,十四所的領導們腦袋一熱,決定在那兒建膠合板廠,機器從歐洲引進,木材從印尼購買,成品到北京銷售。一年多過去了,機器未到,材料受阻,百萬元花光了,什麼都石沉大海,沒有見到一平米的膠合板。派人去查看,在兩省交界處有幾間搖搖欲墜的破房在寒風中抖索,

浙江是個好地方,寧波是未來的東方大港,大有錢圖。投資到那裏開公司、辦廠,前途無限。十四所某領導的根在那裏,熟人熟地熟路徑,又是近水樓台,就想先得月。於是幾個頭目一撮合,決定到寧波投資辦廠,飛來飛去,卻不見效果。群眾議論紛紛,派人去查,說是產品不對路,大虧本,機器賣了也不夠還債,幾間離市區遙遠的廠房更無人問津,數十萬付之東流。有人揭發說根本就沒有建廠,旅差費加拉關係吃喝幾十萬就花掉了,部分則進了某些人的腰包。到底怎麼回事,天曉得!

湖南,地接廣東,直通深圳、香港,是未來之光。頭頭們派人去投資四十萬辦紙廠,買機器又追加三十萬。這次倒是建起了廠房,買了機器,並且還開工運轉了,隻是生產的紙張隻能回廠作紙漿。原來隔行如隔山,吃喝不過關,材料保質難,機器運轉慢,生產出合格的紙張比登天難哪!

章、黃二人介紹完,歎息道:

折騰了幾次,耗資數百萬,至今沒有建成一間廠房,一家公司。還是你們五所搞得好,公司辦的挺興旺發達。

舒禮銀道:

現在有人請我去廣東潮汕某省部合辦公司擔任總經理,月薪兩千元。我現在還沒有決定去不去,故還沒有給人家回話。

眾人對這突如其來的話語不知如何表態,都沉默了。黃鎮坤覺得舒禮銀是在征求看法,隨說道:

機會難得呀,你既有這麼好的門路和機會,還是去的好。

原來說讓我當副總經理,現在說原來那個總經理不行,被免職了,也不是什麼免職,是調到其它地方任職去了,要我去當總經理。

還沒有到任,官就升了幾級,多好的事啊。

可這一下,錢、糧、人、事、物都要我做決定,我怕弄不好。

章文捷和韓熙光本來就沒有吱聲,聽舒這麼一說,黃鎮坤也不吭聲了。略略停了停,舒禮銀又道:

其實這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大不了不賺錢罷了,保本還是沒有問題的。

一聽這豪言壯語,黃鎮坤又道:

既有如此的把握,我看還是去好。

韓熙光思忖,當總經理要能謀善斷,共事幾年,正如施慧敏所說,“要人不問才幹,幹事東一鎬頭西一棒”,舒禮銀欠缺了點。“保本不成問題”,也難說,生意上,不盈則虧,不能賺錢,保本也就不容易了。

隻聽舒禮銀又道:

若是去了那兒,就隻能做買賣人了;若現在不走,就一輩子老死在五康村。我現在五十三歲,錯過這次機會就再沒有機會了。

章文捷隻做聽客,對舒禮銀的美差不感興趣,沒有見解。韓熙光知曉舒禮銀貪婪金錢,猶豫不決是擔心他自己的能力達不到生意場上搏戰的水平,或者並不真有這樣的機會,隻是用來嘩眾取寵、沽名釣譽而已。當經理不象仿真試驗好糊弄,麵前這個被他同學稱之為“高級玩具”的龐然大物,讓舒禮銀做了幾個試驗,獲得了幾項永遠用不上的成果,刊發了幾篇文章,得了幾次獎勵。再糊弄下去,前途不可限量。

黃鎮坤卻很認真,認為機會難得,以後不見得再有,建議他不要錯過。韓熙光隱約記得舒禮銀好象什麼時候說過此事,問他。

記得你曾說過你的一個同學邀請你到廣東一家省部合辦的工廠當廠長兼經理,是不是就是這個。這可是有職有權,掙大錢、發大財的極佳機會,單是提成回扣好處費就沒勞勞。

是一件事,是江向洋邀請我的。

江向洋!他不是去部辦某公司任經理了嗎?你們是同學?

說起江向洋,韓熙光不陌生。六八年剛到《星月機電研究所》時在同一個研究室,是個高幹子弟,生的魁梧粗壯,卻沒有一般高幹子弟的驕橫。自農場回所後,先在研究室,後到所工廠任副廠長兼生產科長。改革開放後雄心勃勃,想幹一番事業。先是承包所工廠,可他一承包,伸手的人便應接不暇,而所裏的政策又不能隨機應變,結果產品產量和質量雙雙下滑,事故又頻頻,不得已終止承包。繼而任八室副主任,革新體製,創辦公司和對外承包,本欲掙錢改善知識分子的經濟狀況,結果卻是人心不足之後的人心渙散,人多紛紛向錢而飛。又改任體製改革委員會主任,倒是搞了幾個改革方案,然而孤掌難鳴,如何推得動這銅澆鐵鑄的官本位,亦成了紙上談兵。

江向洋本可以坐享其父母造就的優厚資本和待遇,在體改委那辦公室裏喝喝茶水看看報,聊聊改革開放好,工資獎金不會少。奈此人是壯誌未酬,雄心不已,不甘寂寞。見無所事事,無用武之地,便通過父母積攢的關係,於通天公司成立之際謀得一個子公司的經理之職,這才有兌現農場時對舒禮銀的許諾,推薦他去廣東惠州一家省部合辦的工廠任廠長兼經理。不想舒禮銀雖渴望做官升職,向往發財,卻又望而生畏,不敢應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