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0二回 高標擇偶與特殊婚禮(1 / 3)

這是一位名牌大學的高才生,六十年代初來到五康村《星月機電研究所》,業務水準沒有說的,除了領導分配布置的任務都出色完成外,還常常幫助別的同誌、別的班組、別的科室,乃至別的單位解決一些技術難題。經常被請到工廠、礦山和醫院醫治進口儀器設備的毛病,所大樓門廳內經常貼有外單位表揚和感謝他的信。

才學出眾,技術水平高,思路開闊而敏捷,業績豐碩出色,高級工程師自然穩拿。至於研究員嘛,當時沒有破格一說,雖然能力和水平都達到了,卻因論資曆而未評。

三室葉知秋平靜地述說著華冠良,周圍圍了十數個聽從。

高工華冠良在所內名聲響亮,一是人們經常在所大樓門廳看到外單位的表揚信、感謝信,更因為他大齡未婚和他的擇偶條件。

高工業績豐碩閃光,然才華雖出眾,而貌卻不驚人,不夠帥氣。一米六三的個頭,身瘦膚黑,真是海水不可鬥量,人不可貌相。可華高工而立之年的擇偶條件比一般要求高者是更上層樓、再更上層樓,在那百尺竿頭又高出數丈。

第一要長相標致漂亮,這並不特殊,誰個男士不希望自己的配偶是個貌美體豐的窈窕淑女?有誰象傳說中的諸葛亮選配偶隻要才不要貌的呀?隻是要適可而止而已。華高工提出的標準雖不求西施的窈窕,貴妃的豐滿,卻要求和現代幾個影星名旦差不離。在機電所,如此美貌的女子自然找不到,五康村也難覓蹤影,即便整個黃都鎮的十數萬人中也見不著幾個。所以這華高工的第一條就稍稍有點離譜,令絕大多數的青年女子跨不過這道門檻、望而卻步。

華才子的第二個擇偶條件是要溫柔敦厚、賢惠體貼。這也不為過,誰不希望自己的配偶溫柔體貼關愛自己,自己也給以同等的回報啊!若論中國的女子,經兩三千年三從四德等等封建禮教的熏陶,溫柔賢惠的奴才不在少數,並不難找,倒是暴烈潑辣如河東獅吼者少見。解放後解放婦女,宣傳男女平等,許多女子走出了閨房、廚房,走進了工廠、醫院、學校,乃至走進了政府部門,走進了軍隊。三從四德自然就減去了許多,溫柔也就打了折扣。再經幾本反封建的詩歌小說電影一渲染,在城市裏要找那唯夫命是從的溫柔女子已不多見,寥寥如晨星般難覓。況且,女子貌美是一種資本,往往將身價抬得高高,矯情得很,那還有多少溫柔體貼關愛他人的。即使是自己的夫婿郎君配偶,也是希望對方體貼入微地關愛自己,而不是關懷對方。所以,溫柔敦厚體貼關愛配偶的美人就是寥寥之中的寥寥了。

華高工的第三項要求是配偶也是一個大學畢業生,而且專業要與高工相同或相近,這樣婚後才有更多的共同語言,這道理倒也立得住腳。當時雖已解放二十多年,中小學的男女生比例基本相等同,大學中卻是男生大大多於女生。而在華高工上大學的那個年代,男女生的比例七八比一,工科比例更高些。因此,高工要尋個工科女大學畢業生就不易,何況又要專業相同或相近呢?若再加上前麵的兩個條件,就是寥寥的三五次方了,幾率微乎其微。然而高工卻信心十足,決不降格以求。

華高工雖才高八鬥,卻不恃才自傲,很是平易近人,因而人際關係不錯,加之家庭條件優越,所以給他牽線搭橋的同事、朋友不計其數,絡繹不絕。隻可惜能滿足一個條件就很不多,滿足兩個條件的就極其少見,三個條件都滿足的實在寥寥。隨著一個又一個、再一個的不成功,原本熙熙攘攘的牽線搭橋者漸漸稀疏下來,人皆勸高工降低一點標準。而高工卻相當自信執著,年齡慢慢向不惑邁進,高工依舊住單身職工宿舍,所裏照顧其年齡大,給其獨住一間。

大齡未婚,縱然自己不急,父母也急,親朋也急,紛紛拜托月下老人牽線搭橋。然而若得三個條件皆滿足,確如登月宮捕捉嫦娥一般。而且能滿足一條、兩條的自身身價也高,一看高工的相貌和年齡就多打了退堂鼓。世界上是愛人才的少,愛錢財的多啊!看來,婚配不僅僅是男的要求女的貌美、溫柔、賢惠等等,女方也可以要求男方英俊瀟灑、健壯才華和富有等等。

旋即高工已近不惑,在家庭的壓力下,條件不得不有所降低。貌美、溫柔雖仍然堅持,但不那麼苛刻了。至於大學畢業一條,不得不放棄。即便如此,也是難上加難啊!年齡也成了障礙。因為適合於他這個年齡段的女子大多都成了孩子的母親。仍然未婚、單身的是少之又少,多是婚姻遭受波折的失意者,能有幾個?不過,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依中國之大、人口之眾,這類人尚算不得奇缺。縱然是千分之一,萬分之一,也還是有一定的數量。隻是人海茫茫,靠布朗運動撞上的幾率微乎其微。但若發動廣眾,四處搜尋,也還可得。

真是工夫不負有心人,親友們終於在某山城覓到一位文藝落伍者。原本是上海大都會人氏,因支援內地去了山連山省。因思念著回沿海城市,一直未肯在工作地談婚論嫁,亦未能在沿海找到對象。是啊,當時戶籍控製極嚴,順政府方向流動易如反掌,逆政府方向流動難如登天。哪個城市人敢找農村對象,哪個沿海居民願與內地居民結婚?人人都怕過艱苦的生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