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間操,喇叭裏播著第八套廣播體操的音樂,韓熙光並不按節拍伸臂踢腿彎腰曲背,舒展舒展筋骨後在小花園中邁步。見廖晨曦在西南角向郭林和殷顯文、鬱山和曹夢倫等幾個人述說著杜基常、胡秋萍的什麼事,便踱了過去。廖晨曦見他來了,急忙告訴他。
胡秋萍和杜基常又鬧翻啦,正在激烈爭鬥呢,知道嗎?現在苟興旺也靠邊站、坐冷板凳啦,郎玉海與杜基常鬥得不可開交、勢不兩立了,知道嗎?
不知道。自杜基常帶著胡秋萍、郎玉海等搬出一二二一後,隻有一次郎玉海在所大門口訴說對杜基常的不滿時我聽了幾句,與他打了個招呼。其餘的人都沒有碰到過,也沒有打聽過。隻聽說他們都發了,怎麼又鬧翻啦?
發什麼財呀?胡搞能發財嗎?杜基常到了公司,更加肆無忌憚獨斷專行起來,先與胡秋萍沆瀣一氣,將個攤子搞得烏煙瘴氣。
胡秋萍與杜基常真是說不清、道不明他們兩個人,時而親密無間,象一家子,能合穿褲子;時而又烏雞眼相對,那個說這個是小雞肚腸,這個說那個是鼠目寸光,真是一對兒冤家寶貝。怎麼又鬧翻啦?九個人的組能分成三個攤子,四五個人的攤子還能再分成幾堆?
你快說說杜基常是怎麼虧了四百多萬的吧。
殷顯文急急地催廖晨曦。
有四百多萬的窟窿!他幹什麼啦?都怎麼幹的?
四百多萬!
郭林也有些驚訝。殷顯文又催廖晨曦快說。
是阿,一點也不假,四百多萬,接近五百萬。
好家夥,四百多萬的債務,可怎麼還?這下可夠他還一陣子了。
殷顯文不無幸災樂禍。曹夢倫問。
怎麼去了不幾年,就造了那麼大的窟窿?
別看那家夥雞胸鼠腹尖猴腮,卻覬覦高官發大財。在你們室“組閣成空賣浮台,兼職拉攤立幫派”。然而誌大才疏又剛愎自用、不聽忠告,不虧才怪呢。到公司後,杜基常急於做大買賣,當大頭目賺大錢,忙不疊的擴充人馬,鋪擺攤子。先兼並了張立勇那攤子的四五個人,又不與副經理郎玉海和張立勇商量就收購了家瀕臨倒閉的街道工廠,將三四十個半文盲老太太,二十幾台二次三次淘汰的老舊機床,盤了過來作加工基地、發展的跳板,攀升做大做強的階梯。一度擴充到五十餘人,原來的十倍。可那些半老徐娘、老太太能幹什麼呀?什麼也不能幹。真正能幹點事的還就是原來的和兼並的那幾個人。他又讓苟興旺靠了邊,讓那咎培植替代苟興旺,那家夥狗屁不通,胡搞一氣。
咎培植!咎培植到他們那兒去啦?怪道室裏見不著他了的呢。
韓熙光言後,殷顯文又告訴廖晨曦。
苟興旺是杜基常的親信隨從,曾當著十數人的麵說願意做杜基常的走狗,第一個站出來支持去公司的就是他,態度堅決得很那。
去公司之前苟興旺對杜基常可是忠心耿耿、絕對言聽計從、說一不二的,現在怎麼坐了冷板凳、靠邊站了呢?
錄像機事件後兩個人就互相互不順眼,苟興旺的意見半點兒也聽不進了,苟也不再惟命是從了。矛盾越來越深,杜就將咎培植弄過來頂替苟興旺。還算有點情義,開始沒有辭退他,隻讓他靠邊站,一到退休年齡就不再聘用了。
杜基常原來挺看重苟興旺的,可惜當時是用非所長。而可以用其所長時卻又不用了,轉而換咎培植,豈不是大謬。
何以見得?
郭林和曹夢倫同時問韓熙光。
苟興旺原來在工廠搞工藝,咎培植搞機械設計。管理工廠,怎麼說也該用苟興旺而不該用咎培植。真是當用不用,不當用亂用。
那家夥哪會用人,完全是意氣用事。你們組人才濟濟時他用了幾個?郎玉海和張立勇都是副經理,什麼事也不與他們商量,有時和胡秋萍嘰嘰咕咕,盤工廠他一個人就定了,賣工廠也是他說了算。
那咎培植曾是我們組機械方麵的把手,又能說會道,怎麼不行了呢?
那是你們組的其他人不肯顯露,就如你韓熙光,當時在組裏默默無聞,現在卻獨擋一麵。那家夥到杜基常攤內沒有設計出一件有用的東西。叫他去管理收購來的廠子和那幫老太太,也管理不好。
杜基常他們守著《片帶邊緣控製器》賺錢發財,用不著設計什麼了。不過咎培植挺能擺呼逗笑取樂兒的,怎麼就擺弄不了老太太們和那廠子?
是的,瞎掰呼逗笑取樂兒蠻行的,可靠逗樂出得了產品和效益嘛?指揮那幫老太太幹活就更是擀麵杖吹火,一竅不通,加工的東西多不合格。杜基常一開始想象容易,有床子、有工人就能加工出產品來。可那些床子是沒有精度的床子,那些工人是沒有技術的工人。這樣的床子、這樣的工人能加工出合格的高精尖產品來嘛?杜基常他也沒有那本事,半點辦法沒有。他隻能按時定期出維修保養費和給那些老太太發工資。
杜基常這個人做官心切,發財心切,但他隻配做副手,方能幹點事。當年他在甄應昌手下當副組長,作助手,幹得挺好。自己當上組長就忘乎所以、獨斷專行,誰的意見也聽不進去。隻想著快發財、發大財,發橫財,一夜暴富。結果將原本興旺的一個組搞成老死不相往來的三個攤攤。攤者,癱也。撐不下去,為了快發財,發大財,又帶著他那一攤人和組裏的產品去了所公司。
去了公司,還是不聽人的意見,一意孤行。如你所說,隻想著發大財,發橫財,一夜暴富。他又讓苟興旺靠邊,招來了咎培植,那家夥隻是個說嘴的郎中,哪有什麼學識和真本事,比之苟興旺差遠了。瞎搞一氣,胡幹一陣,那能幹出什麼名堂來,白白的給老太太們發工資,白白的浪費了許許多多的原材料。看看實在幹下去了,不得已卸包袱,將那街道工廠又盤了出去。收購時是設備、當人才買進來,拍出去時那些設備隻能當廢鐵賣,給老太太們預發半年工資、福利後退回街道。這來回一折騰,四百多萬就打了水漂,加上糟蹋的材料,接近五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