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五章 敢笑他人不丈夫(1 / 3)

“以後這類報告不用給我看了!”楚小鬆突然歎了一口氣說道。

“呃,這個,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孫小愛還沒有開口,南宮婉兒便突然搶先道。

孫小愛接過楚小鬆手中的那份報告,匆匆翻了一遍,並沒有發現什麼問題,所以疑惑地望著楚小鬆。

楚小鬆搖了搖頭,並不是這報告的問題,而是他擔憂未來的民生問題,這報告本身是做的極好的,很詳細,詳細到那些人的前因後果都清清楚楚,但是也也就是因為如此讓楚小鬆一時之間又覺得有些氣憤,本來這根本就不是他們這些人的事情,但是發展到現在自己這些人又非出來不可。

楚小鬆便是什麼世間的大聖人,隻是一個從商的,商人逐利,即便是在古代都是用“士農工商”四個字來表示對這些階層人的評價,但是到了現在,每當他看到這些民生的問題,就覺得很不是滋味,因為自己這個商人本來就是該去想方設法的去賺錢才是,但是到了現在,卻搞起了慈善,那麼現在這個情況,又和古人的那句,“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有什麼區別。

雖然孫小愛做了慈善,而自己也投入了一百萬,現在這份報告也的確指出他們那些人做了很多的好事,在很多人的眼裏都覺得這很好,其實本來在來這裏之前,楚小鬆都一直覺得很自豪的,但是到了現在他實在覺得很汗顏,因為本來該起到作用的,並沒有發揮功效,而他這個做為商人的,本來該去追逐利益的人都來做這些慈善事業了,那麼可想而知,這個社會的背後在反應什麼問題了-

如果是社會非常好了,好比當年唐朝的的“貞觀之治”,那個時候的長安幾乎是全世界的經濟文化中心,那個時候,人民安居樂業,楚小鬆相信那個時候的商人哪裏會去做慈善啊,因為他根本就看不到那些貧困的人,所以那些商人都在逐利,士農工商本來商人都排在末尾的,但是這個時候,當楚小鬆看到了那份報告的時候,卻忍不住有一種想要升起救助這些貧困人民的的極大願望。

那麼這就相當於連他這個本來一心想著追逐名利,並且排在最後一位的商人升起了憐憫之心,都在想著要救助這些貧苦之人,所以可想而知在這個社會的背後反映了什麼,所以楚小鬆寧願看到的是商人們的吝嗇,寧願看到的是大家各居各位,因為這樣才反應社會的狀況是的穩定的,而且在民生的這一塊,本就是該做這些的事情的那些人的事,但是那些人現在在幹什麼,他並不知道,隻是聽到一個又一個捐助了某某國家多少多少錢,捐助了某國外兒童的留學院,麵積是多少,多麼的豪華。

沒當楚小鬆看到這些東西的時候都覺得很可恥,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的人在失望,即使是那些內部的人都在考慮著是否需要移民,而現在確實也有著似乎五分之一的那些官員啊富豪啊之類的子女在移民,為什麼會這麼做,本來就是對這個沒有了信心,也許是曾經的政治方針出了問題,所以這個時候其實是需要那士農工商的第一號人物,士出來說話的。

拯救國家在很多時候,都少不了那些有智慧的人,所以曆來那些皇帝為什麼那麼重視科舉,就是因為這些人之中有治國之才,有棟梁之才,即便是當年武則天要篡奪政權的時候,都大力培養那些文人,因為那個時候那些人十分重要,而現在這些人到底在幹什麼,楚小鬆並不知道,是不是這些人也在跟著他們這些商人在逐利,他一點都不清楚。

而且他這些人到底有沒有努力,他也一點都不清楚,但是現在他就是覺得很悲哀,覺得他本來不該坐在這裏的自己現在到了這裏,而那些該出來為社會弱勢群體做事情的社會公仆們卻像是主人一般不知道在哪裏獨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