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朱明洪武二十九年,為皇帝朱元璋在位。此時開國不過幾十年,當是政治開明,國泰民安,加上近些年風調雨順,百姓的日子過得也舒適。且明時文風開放,文壇大家層出不窮,華彩詩詞更是遠超前代。外加自古至今國域最廣,四夷臣服,富庶繁榮當是空前,是故當時明朝可稱天下第一國。
而若是要問當時大明最富庶繁華的地方是何處?那當屬都城應天府。應天府,古稱“金陵”,乃曆代帝王建都之地,有六朝古都之稱。周邊山有棲霞、紫金,水有秦淮。而若要要說應天最富庶繁華之處,那便是華清街,華清街南起皇城,北至北路,是整個應天府的中軸線。其長七裏,寬五餘丈,足夠容納八架馬車並行,街旁更有東市西坊。是當時應天府,乃至大明,甚至天下最為熱鬧,繁華的市集。
此年正值初夏,大清早,辰時未過,天已大亮。在華清街中門北側十餘丈處有一府宅,隻見大門緩緩開來,從中走出一少年,約莫十五六歲,身著一襲藍白圓領衫,腰纏著青布勒腰帶,腳踩黑緞小朝靴。再看其人,麵目清秀,雙目炯炯有神。
雖說少年衣著甚是平凡,但著實是一個少年美男子,加上垂肩的三股束發,行走之間也顯出一副高貴容雅之姿。此人便是左府三公子左允中。
見到左允中出了府門,不遠處一茶攤主趕緊砌上一杯早茶,外加兩個熱騰騰的蒸餅備好。左允中雖是富家官門子弟,卻獨喜街邊小吃,隔上幾天從左府出來,便要喝杯清茶,吃個蒸餅。
果不其然,左允中直向茶攤走去,緩緩坐下,夾起了一個蒸餅便咬去了少半邊,邊吃邊道:“老李這幾天生意如何?”
這茶攤主約莫四十來歲,雖說穿著一身粗布衣服卻也幹淨整潔,在左府門口賣早茶也已數十年,口碑不錯,生意自然也好。開口笑道:“勞三公子關心,蒙左老爺照顧,老漢隻是孤家一人,早茶生意夠養活自己咯!倒是三公子得注意身體,這幾日早出晚歸去醫館,別累著了。”
左允中笑道:“不過略懂岐黃小道,哪有什麼累的地方。”
“公子謙虛了,這金陵城中誰人不知公子醫術高明,直趕先師王大人。”老李誠懇答到。
這話倒也不假,左允中身為左府三少爺,本應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卻獨好岐黃之術,六歲拜禦醫王碩為師,十二歲便獨自行醫,幾年來不知解過多少疑難雜症,有江南醫仙之稱。然左允中行醫卻還有三條規矩,其一,窮苦百姓治病,分文不取,富家為惡子弟治病,百金難求;其二,常以毒物,酒等奇物為藥;其三,好治疑難雜症,言見怪疾如酒徒見美酒一般,曾因鋸顱去瘤,剖腹取子而聲名大噪。這三條規矩一個比一個古怪,是故允中在江浙地界又有了個“怪醫”之稱。
“你這老李頭有這拍馬口舌,不做老鴇倒也可惜,不過今天看你臉色蒼白,雙目無神,應是房事過度,精氣虧損之故,這幾天沒少去春香樓吧!也罷,最近醫館剛收購一批上好的人參,配上鹿肉煲湯,有壯陽固精之效!要不,給您來點,如何?”茶攤眾人聞言都哈哈大笑起來!
其實左允中生在左府豪門,平時也是文雅之人,隻是能在這個時辰吃茶的人不是織鞋販履之輩,便是引車賣漿之徒,盡是平常百姓,若是規矩官話連篇,恐怕說不了兩句便要散場!
至於為何左允中能和此輩中人聊的起勁,原來上一世他本是那個科技發達,有飛機,有汽車的華國人,也叫做左允中,家住長安城,世代行醫。奈何在那個時代中藥已被西方藥品所代替,自幼學的中藥知識也毫無作用,甚至家中一度為生活所迫關掉藥鋪。自己讀了個毫無名氣的院校,畢業後也沒找到好工作,幹過護院,擺過地攤,奈何一直碌碌無為!某夜喝多了酒,不慎摔入護城河,溺亡水中。
等再次左允中睜眼之時,其已是繈褓中的嬰孩。重生原因左允中也猜到幾許,乃是自己前世胸前佩戴的石珠所為,因為石珠也同自己重生過來,不過卻是以另一種形態。二世為人剛出生時,左允中就發現自己胸口中央有個石珠印記,並且左允中能清楚感覺到自己體內膻中穴位置有個異物在裏麵發出絲絲涼氣。允中前生多讀一些鬼怪誌異小說,猜想此珠應該是所謂靈物法寶一類。但十五年來,石珠也沒發生過異動,左允中也就慢慢習以為常了。
至於左允中重生的左家,相傳乃顓頊帝後裔子孫,古來就是世家名門。允中初啟蒙時族中老師講的就是左家姓氏居所變遷等等,當時族中幼童見老師講的眉飛色舞,有理有據自然深信不疑,都頗有高人一等之感,允中聽了自然嗤之以鼻,心想若說左家是顓頊子孫,那全天下百姓還都是炎黃子孫,黃帝還是顓頊的爺爺呢。後來和老師一次爭吵中,允中當眾說了出來,可是氣的老師吹胡瞪眼,結果換來了三天的禁閉。
而真正有據可查的族譜中最早記載的是允中曾曾祖父,族譜中寫道:“宋淳熙七年,父初將世,神光滿屋。啼哭一聲,電閃雷鳴,頃刻瓢潑大雨,金陵七年大旱之危立解。”允中當時看到這也不禁一笑,心想金陵位靠長江,乃天府之國,怎有七年大旱發生,而這族譜中文字也是樸實無華,明顯是個莊稼漢子所寫,與世家名門有何幹係。至於真正受世人所知的乃是允中祖父遠道公。天下還歸蒙古人統治時,左遠道就跟隨朱元璋出生入死,倍受信任,逝後被追封長平侯,乃洪武朝少有的善始善終的高官。
左允中剛重生雖說有些不適應,但畢竟時間久了還是習慣了新的身份。卻因前世緣故,從小便看不慣富家子弟行事,對那些整日隻知吟風弄月,無病呻吟的文人騷客更是毫無興趣!獨喜好留戀井市之中,且因想著要在這明朝完成前世學醫救世心願,於是六歲便拜禦醫王碩為師,學習岐黃之術。有前世基礎,加上禦醫王碩的教導,使得左允中十二歲便能獨自診病,不過幾年就因好治各種疑難雜症,加上免費為窮苦人家治病,備受百姓敬重!
不過想起最近幾天醫館裏來的幾個病人,左允中也再無逗樂之心,喝下最後一口茶,留下兩個銅板,向醫館走去。
醫館離左府也不遠,隻隔了幾條大街,不過一盞茶功夫,左允中便來到藥鋪門口!
隻見麵前是一座小樓,坐北朝南。其格局是“前堂後寢”。前堂共分三層,一二層是診所,多陳設書畫楹聯,古樸雅致,盈溢著濃鬱的傳統文化氣息。屋內擺放各種中藥盆栽,如石斛、神花草、食葉草,薄荷、穿心蓮、佛甲草等。且設有天井,用來通風排水、采光納氣。第三層則為藥庫。後寢為左允中及隨身小廝莫大、莫二住所。最外麵的則是門屋,門上有一匾額,上書:若一堂,取皇帝之言: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左右附有有一聯,曰:
朝夕煉丹百草枯藤皆是寶
慈悲濟世千家痼疾得回春
“少爺,榜被揭了,且揭榜人就在內堂。”剛準備進門,左允中就聽到莫大那急促帶著喜悅的聲音,也是一喜。趕緊向內堂走去!
原來近十多天來,多有樵夫和獵戶來醫館就診,症狀也都相同,多呈臉色蒼白,雙目無神之象,甚至有的昏迷不醒。左允中診後,得出結果便是因縱欲過度,精元虧損所致,然而左允中開出多味補精益氣之藥,缺收獲甚微。甚至初來的幾個病人已瘦成皮包骨,生命垂危。等調查之後,唯一的線索就是這些人都去過應天府外的棲霞山,並且據清醒病人回憶曾在山中遇一風**子行交合之事。此事傳開後,便有人說道山中有妖魅,專吸男子之精氣。弄得城中人心惶惶,連當朝天子也命人撤查此案。